而1436面对的另一个残酷现实是:相当多的本土高端消费者会因为品牌中的“Made in China”字样而不愿继续购买。“目前的情况是谁承认在中国设厂生产,谁就会被踢出奢侈品的圈子。”某业内人士如是说。即使尚且不是奢侈品,而是打造高端品牌,也会为这种情况捏一把汗。确实,偏见不是轻易能被扭转的。 看来占领原材料高地、发挥掌控顶级原材料的优势之后,1436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摆脱“性价比”的挑战 有高端化冲动的1436,最有可能出现的软肋是什么呢? 高端品牌,一定程度意味着它并非必要物品,成为高端品的关键则是——不能只是靠卖性价比维持。 如果说产品的材质、品质很好,所以消费者应该出个高价的话,那么即使对方认可了这个价格,也不一定是卖高端品牌,因为仍然是依赖性价比的运营方式——这是中国制造高端化很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市场上拼性价比拼惯了,“价格大刀”挥舞惯了。而营销高端品时,企业应该卖的是一个“神话”,绝非物超所值。 华夏基石咨询集团合伙人施炜认为:“奢侈品消费中,人们追求的核心价值已不再侧重于商品本身的功能利益,他们更看重的是依附在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符号象征价值’,即物品的象征性利益。” 对于高端品牌的打造,曾有一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推荐它的2000款手工产品,宣传过程最让人吃惊的是:每一款产品背后都有故事。这样算来,2000多款产品背后,就有2000多个故事!虽然是手工生产,但它在工业化地批量“生产”无形价值。 “中国制造”高端化最大的一个挑战,其实就是——怎样从生产有形产品,跨越到生产无形价值!这对很多中国制造企业其实都是个挑战。 为了做到这些,1436努力抓住过一个极好的机会:2007年时,胡锦涛主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视察时充分肯定了鄂尔多斯创建世界品牌的决心,高度赞扬 1436羊绒服饰的精湛工艺,亲自指示1436向国务院办公厅递交作为中华国宾礼的正式申请。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核,1436最终成为中华国宾礼,并在著名的“暖春之旅”中作为惟一的服饰礼品,赠予日本天皇和首相。 而且,其实1436的品牌名称,本身就是一个经典故事。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其品质所震撼。 随着1436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核心商业区开设十多家专卖店,往后则是考验1436“生产”无形产品能力的阶段了。这也是所有中国制造品牌高端化的必经之途。 1436的探索,从“中国制造”向高端品牌,乃至奢侈品牌的努力,哪怕是个漫长的过程,也将成为中国制造高端化的借鉴,将是一次很有价值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