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美国东海岸宾夕法尼亚州的梅森,6岁时便开始学习钢琴,他最初的兴趣是音乐而不是电脑。19岁那年,梅森来到芝加哥,就读于西北大学音乐专业,并在这里创办了一个摇滚乐队。 “我以为自己25岁之前会成为一个摇滚音乐家,成为非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梅森回忆道。 2006 年,梅森开发了一种用于政治辩论的网络工具,并因此获得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国家政策学院的奖学金。入学3个月后,梅森停止了学业。因为他利用风投为他提供的100万美元资金,开发了一个名为 The Point的网站,这便是Groupon的前身。 The Point网站的宗旨是汇集大量人潮,进行某种集体活动:比如游行、抗议等等。很快,梅森就意识到鼓励大家一起购物,比进行社会活动要有利可图得多。 这个点子效果很好,以至于早期参与的一些商家根本无力应对汹涌而来的顾客。一年内,Groupon 就有了100万用户,整个芝加哥的商家,甚至邻近城市或州的商家,都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 在一次采访中,梅森透露了Groupon内部运作的一些小秘密。2008 年,Groupon 正式上线后,每天在不同的城市以超低折扣价对“一种商品”发起在线团购,商品范围从餐厅、剧院、瑜伽课程,到洁牙、高尔夫等。在达到一个预先设定的“最低消费人数”门槛后,与之相伴的是仅有一天的“优惠时间限制”,这让消费者感到一旦错过就优惠不再。 “我们每选中一个产品,都会有七个产品很不幸地被淘汰,因为我们规定每天只上架一个产品套餐。”梅森说:“这样,商家就够感受到,他们这一天都是在聚光灯下,而不是像其他的网站一样提供很多的折扣产品,让顾客以为满世界都是便宜货。” 《时代周刊》将梅森创造的这种社交电子商务模式,称为“互联网的下一座金矿”,因为 Groupon罕见地让三方同时受益:消费者获得折扣,商家获得大量新业务和潜在的新客户,而Groupon则会从中抽取分成。“通常这个比例是5:5。” 梅森表示,Groupon 最棒的地方就是不断带给消费者“发现的乐趣”,“让他们每天早上一起来就想知道,今天又有什么好玩好吃的。”“没有人会不喜欢惊喜,这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过,Groupon投资者詹姆斯·斯拉维特看法不同。“Groupon已经破解了本地化广告和本地化商务经营模式的密码,从长期来看,这一业务对零售业的影响,足以比肩谷歌在搜索和搜索广告领域的成就。”斯拉维特如此断定。 Groupon 真的会成为下一个谷歌吗?目前的状况是,作为该领域的领袖,Groupon已经覆盖35 个国家的500 个城市,其用户数量多达5000万,并仍在以每月300万的速度疯狂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