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的通用汽车申请破产,克莱斯勒转手他人,美国的汽车三巨头就只剩下了福特,而这位老兄的日子貌似也不是那么好过。想想当年美国总统曾经说过“有福特就有美国”,这位仁兄的辉煌可见一斑。 亨利·福特1903年开办自己的汽车公司时,合伙人希望他生产价位高、利润大的汽车。福特反对这样做,他创办公司的最大愿望就是“要为大众生产汽车”,让汽车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福特就推出了“A”型车,并且取得销售的成功。1907年,福特回购了公司足够的股权,确保了自己大股东的地位。随后,他就运用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扭转了公司的经营方向。对他而言,衡量公司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自己的汽车销量。“以适当较小的利润”,销售大量的汽车可以让福特实现自己人生的两大主要目标:让更多人能够拥有和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同时让更多人可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在1908年到1916年之间,福特生产的“普通人的汽车”价格下调了58%。其实,当时他们接到的汽车订单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提高销售价格,福特公司的股东们攻击他不合时宜,迂腐不堪。与此同时,他每天付给工人们5美元的报酬,这也是当时汽车行业标准工资的两倍。继A型车之后,福特公司又连续推出N型、R型、S型等大众化汽车。这些产品在销售上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福特更加坚定了走汽车大众化的路子。 1907年,福特宣布:“生产一种设计简单的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标准化大众车,是本公司今后的主要目标。”第二年3月19日独霸天下的T型车诞生了。面对雪片般飞来的T型车订单,福特意识到原始的手工组装技术和工序应当像马车一样退出历史舞台。恰值不久前他在芝加哥参观过屠宰业流水线,他看到一头头活牛被赶进屠宰线的起点,到流水线终端时,整牛已被分解成一块块牛肉。福特大受启发,提出了与此相反的工作流程,对大批量汽车制造流水作业方式作出了精彩的构想:大批量生产方式就像流动不息的河流一样,在正确时间涌出材料、原料的源泉,然后汇合成一股零件的河流,这条河流又以正确时间汇聚成大零件的河流,当这些以正确时间流动的河流汇集河口出处时,一辆完整的汽车就延生了。 此后近30年中,任何对福特车型提改革建议的人都在福特石墙一样的顽固面前碰了壁。其结果是福特车的销售额不断下降,福特帝国不断崩塌,这些又使得老福特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听不进不同意见。有才华的人们纷纷离去,身边的圈子越来越窄,外部新鲜的信息越来越难传入福特的耳中。到1946年福特公司的亏损已达到每月1000万美元,只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政府的订货才使福特公司免遭倒闭的噩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