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 查看内容

丰田召回事件对全球性品牌的警示

2011-5-25 12:03| 阅读次数: 699| 发布者: admin

摘要: 成为全球性品牌是每个企业及企业家所梦想和追求的目标,丰田也不例外,并且实现了这一梦想,不但成为日本的骄傲,也成为世界汽车企业学习的榜样,其中包括中国的汽车企业。 22

  但全球性品牌也是把双刃剑,在享受全球人羡慕眼光的同时,如果发生危机也是全球性的,如果再加上复杂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背景,便直接成为关乎国家声誉和利益的大事,成为对方手中一枚棋子,可谓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丰田事件给国内诸多谋求全球化品牌的企业一个重新认识全球化利与弊的机会,也全面体现了企业声誉与国家形象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


  全球性品牌关乎国家声誉


  丰田召回事件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把“日本制造”拉下神坛,使日本人一直以来引以为豪,也成为日本产品风靡全球的护身符遭到空前的信任危机。虽然丰田召回车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设计方面问题,而不是我们所认知的因偷工减料,或员工工作不认真造成的质量问题。但即使如此,消费者也无法容忍丰田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汽车召回,作为一种制度,在汽车行业司空见惯,宝马、奔驰都有召回经历,而在历史上,年度召回数量和赔偿金额的双料冠军正是美国产的福特汽车。如1996年,因为引擎点火开关可能短路,并因此会造成驾驶杆着火,福特仅在美国市场的召回总数就高达790万辆。自1999年以来,福特先后进行了至少7次召回,涉及旗下各品牌共1490万辆汽车。


  可遗憾的是,这次执行召回的是丰田,而不是日产、铃木或本田。“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不仅是一句成功而驰名全球的广告语,也说明了丰田车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而作为百年企业,丰田不仅是日本二战后成功复苏的标志,同时也是日本“质量第一”企业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代表,在全球代表的是日本经济和日本企业的文化。也许这不是丰田一个企业所能承受的,但这是历史的沉积和现实的必须,是一个全球性知名品牌,特别是具有明显国家、民族符号企业所无法改变的。


  很显然,当一个品牌具有了代表国家特色时,其一举一动自然要分外注意和把握,如稍有不慎,不但影响企业自己,更有损国家荣誉,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品牌。事实上,丰田事件后,日系汽车的其他品牌已受牵连。


  而丰田虽贵为日本企业代表,却没有顾虑到这层关系,只认为召回不合格产品既符合企业责任要求,也是遵循汽车行业的召回制度,而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忽略了自己作为日本企业“质量第一”企业文化的代表,会在消费者中造成什么样影响,会给国家带来什么影响,从而轻易的公布召回公告。


  在汽车行业产品召回虽然已成制度,也成惯例,但这毕竟是企业因质量问题而采取的危机措施,既然是危机,就应该有严谨的推演,以及对出现问题后的应对之策,需要一套完整的危机处理方案。


  而纵观丰田应对整个召回事件过程来看,显然没有充分的准备,更对当前的全球汽车市场和日美之间的关系没做深入分析和推演。结果,原本自认为普通的召回去演变成了影响日本国家形象和企业生存的全球性事件。


  我想,如果丰田章男能及早的分析出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或备有完整的危机处理措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


  这也给国内那些想打造全球名牌的企业一个警示,在做任何一个决策时,不要轻易一拍脑袋就定了,而是要三思而后行。
全球性品牌的企业家要有政治智慧


  丰田召回事件,也被日本媒体一直认为是美国的一个“阴谋”,是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国家利益之争的牺牲品。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当前的国际局势,日本媒体的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可以说,丰田召回事件是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做的一件正确的事,而这也正体现了丰田高层对国际时局,对政治的迟钝。


  从美国市场来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奥巴马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振兴国内经济,其中汽车产业被当作优先扶持产业。而早在2008年时,丰田在美国的销量已超过福特、通用汽车,而去年其又宣布,要继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后,力争在2015年前推出人们“用得起”的燃料电池,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其更成为美国汽车业的强劲对手。所谓树大招风,对于丰田,美国的汽车行业早已是磨刀霍霍,只等一次绝好的屠杀机会。


  而丰田选在美国身陷金融危机泥沼,失业率居高不一下,早让美国相关部门,甚至在民间越来越无法容忍之际公布召回,无疑是火盆里栽牡丹——不知死活,正好给对方一个整治自己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事件在很短时间内会成为美国舆论的焦点,丰田章男在国会遭到羞辱。


  据统计,丰田事发后,1月份的美国汽车销售中,福特和通用分别上升了24%和15%,丰田锐减了16%。这不仅是美国汽车业,应该也是美政府乐见的结果。


  此外,从日美关系来说。自日本民主党政府上台后,主张与美国建立“紧密而对等”的关系,在处理普天间机场迁移等问题上与美国产生矛盾。其实,问题涉及的不仅是机场选址等,在深层次上,它反映日本对目前“发生紧急事态时美国承担风险,平时日本负担费用”、模式的不满,要求改变一方负担过重的情况。为此,双方处于艰难的讨价还价之中。也就是说美国还想一直控制日本,而日本一心想摆脱控制,成为一个“自由人”。


  而正是在这种国家利益相争之机,扁又发生丰田召回事件,这无疑送给美国一个敲打日本的好牌,使日本在与美国的讨价还价上处于劣势。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大岛理森认为,“不能把这单纯视为丰田的问题。其根本在于日美纽带的危机”。 


  其实,自鸠山上台以来,日美之间的摩擦就不断,控制与反控制的角力通过诸多事件表现出来,如果丰田的高层们对两国之间的斗争和趋势有深入了解,也不会轻易在当前如此紧要关头进行召回。


  事实上,丰田为美国消费者专门设计的油门踏板,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问题,如果那时就引起重视,并召回,丰田也不会有今天的大难。


  正是因为对国际局势、对市场的误判,缺少相应的政治智慧,使丰田召回事件不仅成为企业的生死关,更成为两国利益相争的棋子,使日本政府投鼠忌器,左右为难,在原本占优势之际又处于被动,不得不看着事件仍其发展,而又无能为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