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 6 月娃哈哈的“中国人的可乐”非常可乐碳酸饮料开发成功。非常可乐是否仍然采取品牌延伸策略以娃哈哈为品牌推向市场 ? 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宗庆后正在思索着。 ( 一 ) 娃哈哈的起步 1987 年,杭州。宗庆后带领两位年老体弱的退休教师靠借款 14 万元办起了一家只有十几平方米,以经营纸张铅笔等文具为主要业务的校办企业经销部,这就是今日响誉大江南北的娃哈哈集团公司的前身。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正值改革开放大潮席卷整个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要吃饱,人们更要吃好。于是,各种营养滋补品应运而生。然而市面上这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营养品中惟独缺少一种专门供儿童用的营养液。而这些老少皆宜全能型产品普遍含有较高的性激素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使家长们避之惟恐不及。 通过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 3 000 多名小学生中,有 1 336 名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症,缺铁、缺锌、缺钙等营养成分的有 44.4 %,主要原因是由于独生子女溺爱,导致了挑食、偏食,营养不全以致身体素质下降。中国有 4 亿多儿童,由于历史原因, 60 年代的生育高峰必将导致 90 年代又一次高峰,儿童人数有增无减,目标市场广阔,潜力极大。 娃哈哈的创办人宗庆后瞅准了这个市场空当,着手开发儿童营养液。他请来了当时惟一设有营养系的浙江医科大学教授,运用中国传统食疗理论,结合现代营养学合理营养原则,同时邀请中国有名望的营养学家进行反复论证,进行大量动物和人体试验,取得一系列宝贵数据,推出了中国第一支儿童营养液——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营养成分齐全,不含性激素,味道可口,更突出的是它切中了独生子女们挑食厌食以致营养不良的要害,解决了令家长们头疼不已的问题。为了广泛宣传这一诉求点,从 1988 年起,每晚必在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时间推出广告:活泼健康的孩子蹦蹦跳跳地摇着营养液:“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数年如一日的地毯式轰炸把娃哈哈送人了千家万户,当年就获利 38 万元。 娃哈哈凭借成功的产品,辅以有效的广告宣传,提出了打动人心的独特销售主张,将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目标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二 ) 新产品开发与目标市场拓展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稳稳占领了儿童市场,但宗庆后并不满足。娃哈哈在巩固儿童市场的同时,发起向其他市场的进攻。 首先娃哈哈集团将银耳燕窝营养八宝粥推向中老年市场,广告诉求也从“妈妈我要喝”转变为“送给你的丈母娘”。暗示着娃哈哈推出的产品不仅再针对儿童,而且适合成年人。 其次娃哈哈纯净水的推出瞄准了青年市场。为了打动青年一代, 1996 年企业让青年人喜爱的偶像歌星景冈山登台亮相。一曲“我的眼里只有你”深情动听,人们从他的眼中看见了钟情的娃哈哈纯净水。 1998 年指定毛宁为代言人,以一首“心中只有你”在全国巡回演出, 12 个城市签名卖水送歌,他的健康的新形象感染了消费者。 1999 年以“健康,纯净,爱你,爱他”的广告片推出了王力宏,他微笑着展示。娃哈哈纯净水,对你吟唱着“爱你就等于爱自己”。几乎无人可以抵挡他们的魅力,几乎无人可以抗拒娃哈哈的吸引力。 也许有人认为带有儿童色彩的品牌不可能朝成人产品延伸。其实不是,儿童味比娃哈哈浓多了的米老鼠品牌的成人用品照样畅销;海尔兄弟活泼可爱,儿童味十足,海尔晶牌却渗透到千家万户。可见,儿童味浓的产品并不是仅可用于儿童产品的推广。相反,由于童趣和亲和力,某种程度上能获得成人的特殊青睐,至少不产生反感和排斥。娃哈哈正是以一张滑稽的“笑哈哈”顺利地由儿童市场拓展到成人市场。 ( 三 ) 产品的品牌延伸 娃哈哈公司 1992 年开发出果奶系列产品,此前,乐百氏的乳酸奶早已上市,为乳酸奶市场第一品牌。娃哈哈运用“给消费者以实惠”的方式,在杭州市首先推出跟进性产品——“甜甜的,酸酸的”的果奶,加入乳酸奶市场竞争队伍。以后随产品结构的调整,经营重心逐渐转移到果奶上,以至完全取代儿童营养液,成为企业当家产品,果奶市场上升为全国第二位,与乐百氏形成势均力敌的竞争态势。 1995 年,在全国乳酸奶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娃哈哈推出了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纯净水,“我的眼里只有你”的感性诉求广告以水制品广告第一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在瓶装水市场技压群芳,形成目前娃哈哈、乐百氏、养生堂三大全国性品牌争霸天下的市场格局。 1997 年首创 AD 钙奶,推出这种由国际营养学院推荐、能维护健康和营养平衡、更有利于钙质吸收的新产品。后又推出 200 毫升的大容量、低价格的 AD 钙奶,由于消费者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而十分畅销。 这些新产品都举着“娃哈哈”这一知名品牌打人市场,宗庆后采用的是品牌延伸战略。所谓品牌延伸指企业尽量利用已成功的品牌来推出其他系列,其他类型的产品,即产品组合中所有产品都采用同一个品牌。品牌拥有极高的忠诚度,在消费者心目中牢牢占位,成为一种产品,甚至一个行业的代名词,这是品牌应追求的理想境界。像 P&G 那样每推出一种产品就推一个新品牌,在媒介与人力资本飞涨的今天,是需要强大的财力和管理能力为后盾的。宗庆后面对推广新品牌高风险、高成本的巨大压力,他对品牌延伸做了一系列的可行性研究。 饮料企业的成长无一例外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往往是失败的开始。因此,应集中财力物力优势搞好一种品,之后,利用消费者对已有品牌信任的优势,缩短产品渗透期,从而使品牌优势得到延伸。 中国市场竞争在国人看来似乎比较激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是轻量级的,许多行业并未出现营销网络资源在同行中占有绝对优势的霸主品牌,近几年出现的几个霸主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比如纯净水,一直未出现全国性的领先品牌,“乐百氏”、“康师傅”都是从不同行业跨人纯净水市场,并成为领头兵。同样,八宝粥除了“亲亲”销量略微领先外,还未产生品牌忠诚度极高的品牌。尽管“娃哈哈”让人首先想到的是营养液,但对娃哈哈品牌,大家有一种熟悉感,至少觉得八宝粥的卫生和基本质量有保障。当娃哈哈与一个大家不熟悉的八宝粥品牌在一起时,消费者挑中娃哈哈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这就是娃哈哈进入八宝粥市场的机 ( 汤定娜等:《中国企业营销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 。 思考题: 1. 娃哈哈目标市场拓展是否成功?为什么? 2. 品牌延伸是否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如果娃哈哈涉及到食品以外其他行业时还能采用品牌延伸战略吗? 3. 娃哈哈初次进入营养液市场时的环境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