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 查看内容

北京全聚德集团的发展战略

2011-5-25 12:02| 阅读次数: 886| 发布者: admin

摘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部分专家认为全聚德品牌的主要物质载体是全聚德烤鸭正餐,充分挖掘它的特色和优势,强化社会认知度,继续发展正餐全聚德烤鸭店,在北京、全国以至国际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全聚德独有 ...

  一炉百年的火,铸成了全聚德;天下第一楼,美名遍中国。始建于1864年的全聚德,历经百年沧桑,历久弥新,它是近代中国餐饮史的缩影,是北京饮食特色的代表。经过几代全聚德人的艰辛开拓,全聚德已发展成为拥有60余家成员企业,年营业额5亿元,年接待顾客500余万人次,总资产6亿余元,无形资产7亿余元的中国最大的餐饮集团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环境在变化、经济结构在变迁,人们的消费需求在改变。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空前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对于从传统中走来,习惯于传统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囿于传统商誉的国有老字号企业,能否适应新时期的形势发展?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北京,许多昔日的老字号已风光不再,著名的餐饮业“八大楼”,有的己寂然无闻,有的步履维艰,前途未卜。老字号能否超越传统走向现代,不断创造辉煌的经营业绩?传统老字号能否与现代品牌接轨?昔日的金字招牌在新时期能否熠熠生辉?如何生辉?这些都是极为具体而现实的课题。

  一、全聚德发展简史

  1864年(清同治三年),北京前门肉市街上一家经营干鲜果品的“德聚全”商号因经营不善濒于倒闭。以贩卖鸡鸭为生的精明的河北冀县商人杨全仁倾其所有,果断地盘下这家店铺,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改名为“全聚德”,取聚拢德行之意,“全”字则与其名字暗合。他请来一位擅长书法的秀才镜子龙写下了遒劲有力的“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全匾并悬于门楣。杨全仁看准了烤鸭的买卖,在经营初期,主营烤鸭和烤炉肉,兼做贩卖生鸡鸭生意。在杨全仁的精心经营下,访得曾在清宫御膳房当厨的师傅,专营挂炉烤鸭,使全聚德逐渐在京城崭露头角。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全聚德在原地翻建成两层楼房,增添了各式炒菜,从此,全聚德由一个不甚完善的烤炉铺发展为以经营挂炉烤鸭为主的京城驰名餐馆。在讲究“买卖公平,童受无欺”商德的同时,全聚德几代人无不重视烤鸭质量,并以鸭为原料,不断创新菜式,形成了“全鸭菜”。至30年代后期,全聚德烤鸭质量被公认为京师第一,生意十分兴隆。后因战乱全聚德经营疲软。1952年6月1日,全聚德公私合营,公方注入资金16800元,使其元气得以恢复。

  1949年后,全聚德得到了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国家领导人经常把全聚德作为重要的国宴场所,其规模一再扩大,经营日臻成熟,菜品也日趋完善,形成冷菜、烩菜、汤菜、面点等400余道以鸭为主、辅料的冷热菜肴,鸭舌、心、肝、胗、肠、脯、膀、掌等皆尽入菜,美味绝伦,在“全鸭菜”的基础上又演绎出了“全鸭席”。在中华餐饮大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由衷地称赞全聚德的精品烤鸭:“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为迎接市场的挑战,发展中国的民族品牌,1993年5月,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北京全聚德烤鸭集团公司”(1998年改制为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在此基础上,集全国50余家联营企业组成了大型的餐饮服务集团一一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走上了集约化发展的道路。经评估,以1994年1月1日为基准日,“全聚德”牌号无形资产社会公允价值为2.6946亿元人民币。经第二次评估,以1998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全聚德”牌号的无形资产社会公允价值为7.0858亿元人民币,比1994年增长了2.63倍。1999年1月5日,经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全聚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例、也是目前全国87件中国驰名商标中唯一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