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樱花节成“樱花劫”
今年清明期间,日均有15万人到武汉大学赏樱花,许多香港、广东和湖南游客更是搭乘高铁直奔武大。
武大樱花节期间,师生普遍感受到了巨大客流量造成的“交通拥堵”。不少游客随手摘花、随意折枝、乱扔垃圾,还有人走进教室,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网友分析,这么多人之所以选择去武大看樱花,“一是有名,二是便宜,三是顺便参观了解武汉大学。”
东南大学:拒绝成为停车场
今年3月1日,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东南大学在内的首批8所高校停车场向社会错时开放。当天下午,东南大学在官方网站上公开表态:“东大四牌楼校区目前不具备向社会开放停车的条件,因此不同意作为社会停车场开放。”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和企事业单位不同,高校作息时间并不固定,很多教授、学生偏好夜间做实验,晚上继续留在学校的老师、学生数量较多,根本没有空闲的车位。
山东大学:体育场收费争议多
2011年,有济南市民到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操场跑步,但工作人员在门口收了三块钱,却没有发票。学校称,这个操场建成不久,设施齐全,从5月份使用以来就一直针对外来人员进行收费。但在早晨8点之前和下午5点半之后,操场免费向公众开放。
校方称,收费也是“不希望它像洪家楼校区一样,设施和场地损毁严重。”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地处闹市区,利用这块场地锻炼的校外人士特别多,“每个角落都是人,连跑道上都有人踢球”。过度的使用造成场地、设施损坏严重。
北京大学:频发“逐客令”
2006年,北京大学发出通告:校园免费参观以来,游客较多,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生活秩序,今后将对参观校园的人员数量和对象加以限制。原则上对小学生和成人旅游团不予接待。“逐客令”下达后,多家旅行社紧急改了线路,“清华游”“清华夏令营”应运而生。
2007年,北大出台管理新规,将对进入教学楼的人员抽查学生证件,目的是为了堵住那些挤占北大教学资源的个别社会闲散人员。但北大也表示,此举不是绝对禁止校外人员到北大旁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