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客多了,“入侵感”来了
2007年底,上海交大徐家汇校区就曾因不堪承受外来的“蹭停族”,率先启动针对学校外来车辆的停车收费管理。有位老师苦笑着回忆,交大可能是最早一批开放校园的“受害者”。
“公众对大学的需求,和大学渴望向公众开放的资源,可能根本不在一个点上。”早几年,还在华东理工大学读研时,小周就发现,要论人气和知名度,学校里正儿八经向社会开放的材料博物馆,远远赶不上学校的食堂。
读研三年,她和班里的同学都不曾有雅兴去材料博物馆看看,但食堂就不同了——时常有各色人等不请自来。
用餐久了,小周也懂得分辨一二。有些是住在校内职工宿舍的家属,多是退休老人;有的食客,是进驻校内的一些科研企业的职员;还有不少人手端饭盒、锅子,那多半是住在附近、前来“蹭饭”的社区居民。
也是从那时起,小周领会到大学食堂的妙处:以早餐为例,包子三毛钱一个,而校外超市的价格是一元;豆浆虽然味道淡些,“但至少是现磨的,学校总不会去勾兑”。大学食堂不仅安全有保证,而且十分适宜像小周这样的单身人士搭伙。
华理食堂的红烧肉,在上海高校美食里赫赫有名。小周举例说,红烧肉每块2元多,就算为了饱口福,点两份,在学生食堂属“高消费”。但和校外小饭店动辄二十多元的一份炒菜比起来,食堂的性价比一下子就凸显了。
据了解,沪上多数高校食堂目前没有严格限制外来人员用餐。考虑到大学食堂伙食之所以能维持“低位”,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国家财政补贴,因此部分高校食堂已开始针对校外就餐人士,出售有价就餐券,这些饭票、餐券的定价大约比在校学生消费高出20%左右。
“食堂里设置现金兑换处,主要是为忘记带饭卡的老师和学生服务,另外,也给外来人员提供一些方便。”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食堂,负责饭票现金兑换的一
位师傅说,该校食堂出售的饭票,与学生用正式办理的饭卡消费价格持平。因为松江大学城地处郊区,社会上的“蹭饭”人士不多,食堂也没有调价。
眼下,让很多大学师生逐渐体会到“入侵感”的,并不是在食堂里同“饭”的陌生面孔,而是那些在校园里呼啸而过的社会车辆。
与坐落市郊的大学校区比起来,一些位于中心城区的大学,正越来越像大型停车场。
一位大学教师发现,最近两年,到该校蹭免费泊车位的社会车辆越来越多,一些教员也不得不在学校里“抢车位”。因此,从下个月开始,这所大学将出台一项针
对社会车辆的新规定。“听说附近的社区,停车资源十分紧张,所以学校打算辟出一块场地,晚间到次日早晨向社会错时开放,前提是确保不影响师生日常的学习生
活。”但管理新规定的一条核心内容是,学校停车将实行收费,且费用标准可能与学校附近的商业停车点看齐,比附近小区的停车收费要高出一点。
“是否要开放校园的一些区域,缓解社会停车资源紧张的矛盾,学校里的争议很多。”这位老师直言,学校里的教职工对此多持反对态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学没必要卷入社会矛盾,徒增管理难题,增加安全隐患。
早在2007年底,上海交大徐家汇校区就曾因不堪承受外来的“蹭停族”,率先启动针对学校外来车辆的停车收费管理。“学校本来是开放的,但大门这么一
敞,社会车辆就闯进来了,还把学校里的很多主干道都给挡了。”一位交大老师苦笑着说,交大可能是最早一批开放校园的“受害者”。此后,针对一些外来人员和
外来车辆的管理规定,都开始纷纷跟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