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兰仕背景 公洞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家电专业生产企业,是中国家电业最优秀的企业集团之一。格兰仕公司创立于1978年,27年来格兰仕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定位于“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到2004年,2万余名格兰仕人致力于推动“全球微波炉制造中心”、 “全球小家电制造中心”三大制造基地的发展,保持微波炉制造、光波炉制造世界第一,进入世界一线空调品牌阵营,格兰仕电器产品旺销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年销售额130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至2004年,格兰仕已经连续10年蝉联了中国微波炉市场销量及占有率第一的双项桂冠,连续7年蝉联微波炉出口销量和创汇双冠。 格兰仕集团的前身是1978年创立的一家乡镇羽绒制品厂,由于经营业绩良好,1991年格兰仕跻身于中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的行列,并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企业”等各类荣誉共22项。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格兰仕进入了集团化规模经营阶段,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企业也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1992年,格兰仕引进当时最先进的东芝微波炉生产线,1993年试产1万台。1994年产销售量达10万台。1995年达到22万台,市场占有率达25%,成为市场的领导者。2005年该公司全年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微波炉全球销售量突破2 000万台,同比增长11%,占有全球近5成市场份额和7成的国内市场份额。1995—2005年,格兰仕连续11年保持中国微波炉市场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第一,也连续8年保持微波炉出口销售量和创汇第一。正是由于这样的业绩,格兰仕微波炉被看做“中国制造”的典范。格兰士仕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价格利器。 二、举起价格屠刀 格兰仕在规模达到一定的优势后,于1996年8月抢先发动价格大战,将其主流微波炉产品降价40%,推动微波炉在国内普及。很多竞争对手判断格兰仕的降价如同长虹彩电第一次降价,是一种战术性抛库存,因而没有太多地做出反应。等到他们醒悟过来的时候,格兰仕已经迅速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与最大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原来不到1%的差距拉开到20%多,市场占有率达到34。5%,实现销售65万台。 格兰仕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表1和2 列举了格兰仕的产销规模和所占的市场份额。 表1 格兰仕微波炉历年的全球产销规模 表2格兰仕微波炉历年的全国市场占有率 1997年10月,5大机型价格下调,13个产品品种全面降价,平均降幅32。3%,市场份额上升到47。6%。 1998年5月,格兰仕微波炉以“买一赠三”和抽奖等形式,进行变相降价,并逐步将市场重心转移到海外。此时,微波炉年产能力达到400万台,是世界最大生产厂家之一,当年,国内市场占有率61。4%。 2000年6月,格兰仕微波炉第四次掀起大规模的价格大战,降幅仍高达40%,以“五朵金花”系列等中档机为主,还有大促销来配合大降价。 2000年10月,格兰仕微波炉第五次大降价,利刃直指高端市场,高档“黑金刚”系列微波炉降幅接近40%,高档机型需求率迅猛提高。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6%;国际市场占有率突破30%,晋升中国加电出口二强之一。 2001年4月,格兰仕推出300元以下微波炉,再次令淡季市场空前火爆。 2002年1月,格兰仕“数码温控王”系列微波炉降价30%,使“高档中价”的高档机价位直逼其他品牌中低档产品的价格,加上数码光波、太空金刚、白金刚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上市及热销,格兰仕“封杀”整个微波炉市场。 总之,格兰仕的策略就是:首先,不断拉高竞争壁垒。格兰仕当生产规模达到125万台时,就把出厂价定在规模为8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当规模达到300万台时,格兰仕又把出厂价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线以下。此时,格兰仕还有利润,而规模低于这个限度的企业,多生产一台就多亏损一台。其次,降价幅度大,不降则已,一降惊人。格兰仕多次的降价幅度都在30%~40%。规模小、实力弱的微波炉生产厂商是很难抵御住这种幅度的价格攻击的。格兰仕运用“降价→销售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规模经济,成本下降→进一步将价格下调”,其最终目的一方面将微波炉行业平均利润率降到低点,提高进入壁垒,摧毁行业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又沉重打击了现有竞争对手,从而若干年后可以实现市场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