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名牌公司的名牌产品在国内畅通无阻,无人不晓。然而,由于跨过国境经营,首先会遇到语言上的困扰。很多例子说明,如果企业的国际营销,不注意使用你的语言,会使公司和产品的形象在国外消费者心目中大为令人扫兴,甚至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1920年,当可口可乐第一次销入中国,根据英文的每个字的发音,译出的产品名称为“蝌蚪啃蜡”,显然人们不会知道是什么东西,自然也难以入口。经过多年的捉摸,现在翻译成“可口可乐”,不但音近,而且给人以味道可口,有一种快乐之感。 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销售“诺伐”牌雪佛兰轿车,深受美国家庭的欢迎,但在西班牙却没人买,原来“No Va”在西班牙语言里面是“走不动”的意思。后来通用汽车公司将它改为其它名字在西班牙销售,销售量才在那里上升。福特汽车公司在西班牙也不顺利,它推出的卡车叫“Fjera”在西班牙语中居然是“丑陋的老妇人”,很少人能接受它;而该公司在墨西哥推出“Comet”车,翻译成墨西哥文为“Caljent”意为“流莺”名字相当出色。在德国市场上要避免使用“mist”品牌,因为英文中它是“雾”的意思,到了德文中就成了“粪便”的意思,使人大倒胃口。难怪美国日光公司在德国推出它的“mist stick”牌发卷时,购买者少的可怜了。而美国的另一家公司销售的“pet”牌牛奶,在法语区遇到了困扰,因为pet在法文中是“放屁”的意思。而另一家洗发香波公司在巴西市场推销时,定名为“Evitol”牌,这一名称使巴西人一看就联想到一种“去头皮屑的东西”,当地人购买十分踊跃。 上述种种语言问题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企业的国际营销,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切记产品的品牌或广告被翻译成当地语言时,不要冒犯国外顾客。 思考题: 1. 上述翻译的微妙差别,有时很难察觉到,怎样尽量减少语言翻译错误带来的损失? 2. ( )在日本被认为是极大的不幸。 A. 白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绿色 3. 阿拉伯各国禁止用哪种动物做图案?( ) A. 猪 B. 牛 C. 羊 D. 狗 更多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可查看:市场营销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可查看:电子商务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电子政务教学案例可查看:电子政务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综合物流教学案例可查看:综合物流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可查看:工商管理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国际贸易教学案例可查看:国际贸易教学案例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