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 2004年底,为了筹备融资,张涛终于将大众点评网注册成了公司。 “2003年再好的互联网公司都融不到资。”张涛头两年创业一直使用的是自己自有资金。恰恰在这个时候,互联网业开始回暖了。 “在“冬天”的时候做好内功,把核心竞争力提高,同时关注市场变化,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然后能抓住这些机会,等冬天一过,春天来临的时候,别人就很难超越了,往往按这个规律发展起来的公司是最有价值的。”光速创投董事总经理宓群解读张涛的融资节奏。宓群曾任Google公司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2007年于任上投资了大众点评的B轮,加入光速创投后,又跟投了最近的一轮。 宓群认为,比起竞争对手,张涛做得最好的地方在于“坚持住了UGC的本质,创建一个公平、中立的点评环境,在用户的数量和质量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补充图表:大众点评融资路 2005年 A轮 领投者 红杉资本 100万美元 2007 年 B轮 领投者 GOOGLE 400万美元 2011年 C轮 领投者 挚信资本 1亿美元 用了一年时间,大众点评网获得了红杉资本的首轮投资。注册了公司,又融了资,张涛得开始想“赚钱”的事情了。 “其实我从一开始大致想了个方向。对任何一个互联网的模式来说,用户群是最重要的,只要我的用户足够多,商家肯定会愿意做一些推广,大的脉络一定是这样。”张涛说,“我就是直接服务于消费需求的,其实离钱非常近,所以始终感觉盈利不会是个问题,就只管放手去做。” 这又与霍夫曼的理念不谋而合。霍夫曼相信当网站用户达到百万量级之后,就可以构思盈利模式,做一些商业尝试了。大众点评网开始围绕商户的需求开发一些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试错的经历,比如大众点评的会员卡。 “后来我们觉得,还是要回归需求,顺势而为。”张涛坦言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程度比较低,所以“不要去跟商户推行太创新的东西,他们理解不来。” 大众点评网在2008年实现盈亏平衡,依靠的主要就是在优惠卡后推出的一项“简单粗暴”的产品——电子优惠券。 另外一个带来利润的重头更是直接由商户的需求推动的,点评网开始将检索页的头三栏卖给有展示需求的商户,但是,这一类似于搜索引擎关键词购买的产品经过微调变得不太伤害用户体验。 在大众点评网上,每一个商户都会得到一个系统自动生成的“星级”分,它由所有对该商户进行的用户评分计算而得。即使该商户购买了好的展示位,对它的评分依然中立、赤裸地展现在那里。 按照原计划,大众点评网将在今年或明年上市。“我们本来觉得到这个时候,公司的盈利方式就比较稳定了,收入达到一定的规模并且可以预测,否则每次做季报的时候都会很纠结吧。” 帮助大众点评网冲破想象力天花板的,一是团购,二是移动互联网。在2009年,“天天读Techcrunch”的张涛几乎在同时注意到了它们。但是张涛对二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Foursquare(一家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其实每一次签到实际上都是一次轻量级的点评。借助手机,它可以很快在反馈量上超过我。” 张涛在移动端应用上大量投入,动作快得惊人——2009年底,大众点评网APP分别在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上线,将点评网的数据同LBS相结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找身边的吃喝玩乐服务。 在团购上,点评却玩了慢打法。 大众点评团去年6月上线,晚于第一拨团购网站3个月,到现在也只开通了20多个张涛和他的团队认为“消费量级足够大”的城市,但8月份,它照样以上亿元的销售额跻身TOP5。“拼商户资源,这就是我们的主场了,我可以很从容地去打。”张涛说。 在最近的一轮融资中,大众点评网的估值达10亿美金,张涛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这样几个方面:新城市的拓展,2011年,大众点评网将在全国二、三十家重点城市建立分公司;用于团购业务的发展和竞争,2011年大众点评网将投入近3亿元进行市场推广;进一步布局移动互联网,用于大众点评网手机客户端新业务的开展;最后是会用于未来的一些商业并购。 如果把点评网的商业模式翻译成投行喜欢的辞藻,那么就是要做融Yelp、Groupon及Foursquare三大模式于一身的O2O平台。 但对它来说,概念根本不重要,因为它已经看到了成就百亿美元事业的方向。 Q&A: 1. 记者:之前中国互联网一波又一波的概念兴起,始终也没热到你这里,那些东西你完全不为所动吗? 张涛:互联网没有绝对真理,看重什么应该由模式来决定,所以之前,博客热过一段时间,但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再后来的SNS,跟我的关系稍微有一点,但也不是非常大。其实我看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会去借鉴一些他们的好的方式,比如交互功能的实现,UI的设计等等。增长率,这个就别羡慕了,本地的东西就是快不了,我说我都做好亏10年的准备,现在这样也还不错了。我觉得攀比是无止境的,大家做的事情其实不一样,有什么好比的?如果一定要比谁活得更好,那跟不如自己的比一比。 2. 记者:你欣赏什么样的公司或管理者? 张涛:我觉得优秀的公司肯定是全面的,不太喜欢那种一招鲜的公司。你看苹果很伟大,但它不光涉及做得好,交互也做得很好,不仅产品出色,执行力也非常强,营销、零售上面的创新一点也不亚于产品。另外,亚马逊也是一个全方位都很优秀的公司,我特别欣赏它的CEO杰夫.贝索斯,他战略非常清晰,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一核心的,所以才能把各种看似千差万别的业务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