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 查看内容

营销第一法则:专注是金!

2011-5-25 11:52| 阅读次数: 772| 发布者: admin

摘要: 电影《阿甘正传》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中的阿甘主要做了四件事:踢球(美式的)、当兵、打球(乒乓)、捕虾,而三次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一次获国会荣誉勋章。为什么呢?
电影《阿甘正传》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中的阿甘主要做了四件事:踢球(美式的)、当兵、打球(乒乓)、捕虾,而三次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一次获国会荣誉勋章。为什么呢?

  阿甘很聪明?他的智商只有75。

  阿甘有“背景”?没有。

  有“关系”?更没有。

  谭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阿甘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只为做事本身,其它的不想!

  电影中有一情节:阿甘在军营里拆装机枪,他装得的极快,测试官还没走完一圈,他就报告已经装好了。测试官跑了过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测试官问:“大兵阿甘,你为什么装得这么快?”

  阿甘讷讷地回答说:“是听你的吩咐,长官。”

  测试官说“你真他妈的聪明,到军校的话你可以当将军。现在,你把他拆了,再装一遍。”

  阿甘大声叫道:“是的,长官。”于是继续拆装......

  如果你去翻翻《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简历,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都是脑子一根筋,只走一条路,专做一件事,如:

  物流快递类第一名是UPS公司,UPS发展到今天脑子只有一根筋———用最快的速度把包裹送到客户手中,UPS就把业务做到了全世界;

 世界第一强、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自始至终只做零售,钱再多都不买地,从不去做房地产,只走一条路;

  通用汽车,它是世界第二强,一百多年来只做汽车与配件,资产达到八万亿了,也不去做航空与轮船,专做一件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钱再多,都只做软件,其他行业再赚钱都不去做;

  沃伦·巴菲特专做股票,很快做到了亿万富翁;乔治·索罗一心搞对冲基金,结果成了金融大鳄;

  女作家罗琳40多岁开始写作,而且专写哈里·波特,竟然写成亿万富婆;

  而洛克菲勒专心于石油产业,他成为那一时代最有钱的商人;

  福特专心于生产廉价小汽车,结果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物;

  卡耐基专注于钢铁事业,积聚了宏大的财富;

  吉列致力于生产安全刮胡刀片,使全世界的男人都能够把脸刮得“千干净净”,这也使他成为一名富翁;

  伊斯特曼致力于生产柯达小照相机,这为他赚进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亿万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所以,企业培训讲师谭小芳总结道: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品牌,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财力、精力、时间等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以限资源追逐更多目标,就是穷折腾,瞎鼓捣,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聚焦、聚焦再聚焦,专注、专注再专注。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就是了不起。

 专注不是说只盯着做一件事,而是说把这件事很投入地去做,把它做到最好,做到它应该是的那种样子。凡专精一艺,必有动人之处,专注本身就是幸福的。专注是有回馈的,所以专注的时候你要时刻感受到一种回应,找到这种感受,这种专注才是值得去做的。

  军事上衍生而来的聚焦理论在营销中同样适用,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取得相对的强大竞争优势,需要把资源集中起来,以取得战局中一个或几个关键点上的相对性优势,而后由关键点的成功带动全局的成功。

  成为专一的微软,还是成为多样化的通用电气?中国众多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企业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这个命题。似乎多元化在中国的企业家中间,更有市场,但我们认真观察市场,却很难从中国企业中间发现能够成功进行多元化的“通用电气”。春兰和海尔均是多元化策略的信奉者,它们进行多元化运作的结果,同样不太成功。

  在过去很多年中间,春兰集团一直在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营业范围。1994年,在春兰空调正红火的时候,春兰上马了摩托车项目;1997年春兰收购了南京东风汽车厂,上马中型卡车项目;2002年春兰又决定上马 “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及电动自行车项目。尽管春兰在国内奉行多元化的企业中间,尚属操作的比较成功的企业,但时至今日,春兰多元化项目,几乎没有一项达到通用电气“数一数二原则”的标准,曾经占据领导优势的春兰空调却在激烈的竞争中,丧失了领先优势。

  同样是奉行多元化的企业,海尔集团的多元化,不管电视、电脑、手机还是保健品、金融、厨房用具,都鲜有成功的先例,到是海尔集中在“白色家电”领域内的相关产品——冰箱、空调、洗衣机、冰柜四驾马车成为拉动海尔快速发展的龙头。海尔空调迅速取代春兰成为该领域的龙头,洗衣机则迅速取代小天鹅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冰柜也打入了行业前三名的位置。实际上,海尔集团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海尔不断尝试的多元化举措,而是海尔聚焦在白色家电领域内的努力。

  其实多元化的不成功例子早在预演,1997年巨人集团因为多元化,导致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境地。5年后的2003年,对于多元化,史玉柱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我已下定决心,坚决不碰。”史总还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在谈多元化,而且憧憬着美好的前景,但回头看看十几二十年前,同样有很多企业雄心勃勃闯入新的行业,然而成功的先例几乎没有。

 不管怎样,未来十年中间,对于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老板们来说,聚焦还是多元化,够他们头痛的了。但我坚持认为,市场上的真刀真枪从来都没有什么所谓的秘诀。如果,你硬是认为存在帮助令狐冲笑傲江湖的“独孤九剑”的话,那么这个秘诀就是:战术与资源的聚焦!谭小芳甚至认为,聚焦资源的经营策略将成为在市场搏杀中制胜的关键,对于规模小、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今天我们就结合品牌营销位谈一谈聚焦法则。下面,我通过两个故事讲一讲品牌营销的聚焦法则:

  1、一个故事

  有位大侠赫赫有名,慕名挑战者众他。一日来了一人,大侠就问你过去都练过什么啊,那人说我过去10年练了十八搬武艺,你要小心了。大侠微笑,没消几下就将那人打跨。一日又来一挑战者,大侠依然问他过去都练了什么,挑战者说我过去10年什么都没练,就用心练了一个铁头功。大侠一听,二话不讲,俯首认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精修“一门功夫”,掌握“一门绝技”,你就是不可战胜的高人。

  2、第二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想找一个宰相。后来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当宰相的人,但他先说要杀他。经人劝解,就要他用一个盘子,盛上满盘子油,从东城捧到西城,不准滴出一滴,否则即杀头。这个条件很不容易做到。他走在路上,他的父母妻子在哭,他没有看见;漂亮的美女从他身边走过,他没有看见;后来忽然又来了一个疯子,吓得满街的人乱跑乱跳,可是他一心一意在盘子上,仍然没有看见;不久又遇到皇宫失火,一时救火的人很多,闹得纷乱不堪,这时在殿梁上的一个蜂窝被火烧了,一群黄蜂乱飞,到处飞着螫人,这人虽然被螫了几下,可是始终没有感觉到,仍然专心致志的捧着油盘往前走。最后,他竟达到了目的地,一滴油也没有滴下来。于是国王便拜他做宰相。国王以为一个人做事,能够这样专心,便是喜马拉雅山也可以平下来,何况其他?(选自《胡适说禅》)古代“瑜伽”那种苦修入定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变化了许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变的是形式,其目的没变,都是为了达到一种专注的境界。

  成功者拥有专注精神。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行行通、样样精。要想在当今社会中有所建树,必须要专注于一行一职。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时间和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都投入到所选择的事业中,去创造尽可能大的成绩。而有些人则想法太多、目标分散,总是一心多用、左顾右盼,因为不专注,所以力量无法凝聚,因此无法在本职工作上取得成绩。因为没有成绩,所以在竞争中落后,并一输再输,最终只能被淘汰出局。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因专注而成功的人吧!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

  迈克尔. 乔丹从15岁开始从事篮球事业,至今已有29年。期间有很多机会从事很多行业,但他坚持只投身篮球运动。因为专注,使他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

  在200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有记者采访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baidu)的创始人和当家人——年轻的李彦宏。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专注。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以他的财力和智慧,他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多。然而,他和他创办的微软公司2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软件技术和软件产品研发、推广事业。所以比尔.盖茨至今仍是世界首富,微软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我最近有看到一则新闻,说盖茨08年将退出微软日常运营,专注于慈善事业。很多人都评价,盖茨对慈善事业和他当初对计算机一样专注,他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家。

  世界财富排名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现在70几岁了,还没有改行的迹象,看来,他要做一辈子的投资大师了。巴菲特肯定知道很多赚钱的行业,但他没有去做,不管股市是牛市还是熊市,他都吊在这棵树上。

  个人是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1987年,任正非创立了华为技术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华为成为销售额600多亿的跨国电信供应商,这其中任正非和华为该面临多少机会和诱惑。但任正非和华为始终坚持只做通信设备,并于1997年将之写进了《华为基本法》。应该说,是专注成就了华为的今天。

  同时,让我们看一看因为不够专注而失败的企业和个人吧!

  2001年PC巨头联想推行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三年中,联想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与预期差距甚大。在三年的时间里,联想累计只完成了50%的销售增长,26%的利润增长,这份业绩在被称为“IT行业的春天”的那几年里算是很失败的。联想不仅新拓业务前景暗淡,核心业务也面临来自戴尔等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直到2004年年底,联想决定收购IBM在全球的PC业务,从多元化重新回归到专业化,这才使联想集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杨元庆将联想的这种转型称之为“专注”。

  谭小芳老师了解到,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认为: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万科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在中国经济从粗放走向集约的历史过程中,自觉地完成了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的战略调整。

  蓬达集团度假卡推广中心在谭老师的建议下,专注于河南市场的开发,历时半年后,“专注河南”的战略营销行为非常成功,取得了关键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近期已经将主力移师北京)。蓬达度假卡负责人之一刘晓婓确定了聚焦资源的战略,战术上也不僵硬,而且并未盲目地进行强势行销,而是根据市场情况,根据竞争对手情况灵活地运用营销战术,迅速地蚕食了传统分时度假业务的市场份额。通过蓬达度假卡的推广和策划,谭小芳总结出:战略性聚焦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找准聚焦点,即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与战局中的关键点,这样才能把聚焦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这一点,在蓬达度假卡的案例中有了很深刻的感受。

  当年聂卫平疯狂接连战胜日本围棋高手,为国争了光。记者采访他:“请问您在下棋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聂卫平说:“当时啊?当时我什么都没想,就想着怎么走棋。”记者不满意,换成我是记者,也不会满意的。如今思之,聂卫平真不愧为“棋圣”。三心二意,那是行动之前或事后的事,做事开始就要一心一意。想得多了,精神就分散了。

  笔者有一朋友,在“中”字头国企从最基层员工做起,数年内做到某分公司总经理,年不过四十,调配数亿资产,他主管的企业风生水起。我向他请教成功之道。他说,我做事的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呀,只想着着怎么把它做到最好。

  我给各位企业家的忠告是——沉重的大锤我们并不畏惧,因为其笨重,我们很好躲闪与防御,而一只不足百钱重的弓箭却令我们畏惧,畏惧那锋利的箭头。我们营销人需要整合聚集自身资源,把大锤炼造成锋利的箭,而后,在战场上准确地把箭射中要害的靶心。

  胡锦涛总书记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0年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的成绩。马云“企业也罢,人也罢,做到了一定程度,重要的不是把握机会的能力,而是拒绝机会的能力”。勇于拒绝,聚精会神,让马云经营的品牌扬名四海。董明珠“坚持,不顾一切的坚持”。心无旁骛,坚持到底,坚持出了一个格力空调帝国。王石“人要学会做减法”。不贪婪不求全,企业经营做减法,品牌业绩成倍加,万科终成为笑傲江湖的地产大佬。茅理翔“我们不做别的,就做厨房领域,而且要做最高端的,要卖得贵,更要卖得好”。不做别的,只做自己擅长的,让方太成为中国厨房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品牌。这些都是专注成功的典型范例。

  最后,再次重申一下观点:一个人,一个品牌,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资源、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以有限博无限,纯属瞎折腾,来自谭小芳的专业建议:聚焦、聚焦再聚焦,专注、专注再专注。营造完美人生、成就辉煌事业的钻石法则是——“专注是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