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电子商务案例 查看内容

小米手机:从配置到气质的修行

2012-9-28 10:32| 阅读次数: 3068| 发布者: 教研室

摘要:   小米公司应该发烧的不仅仅是手机配置,还应该是一种能向外散发、具有强感染力的气质。   “小米手机2”的研发计划是在2011年10月初启动的,此时,小米一代刚刚发布不到2个月,小米新版带商城的官网还没有上线, ...

  用户层面,8月17日雷军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截图,“米2”发布之后,小米手机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上迅速到达手机品牌排行榜和手机产品排行榜的双第一。除了对供应商的影响力变大,“米1”所积累的人气和关注度也被继承到“米2”上,并引发了新一轮的传播潮。小米手机长达 80分钟的“2012新品发布会”完整视频,在优酷上的观看超过了15万人次;在小米社区里,“米2”的汇总帖查看次数为277万次,帖子回复超过50万条。

  据统计,“米1”的购买者中60%-70%为对智能手机不太了解甚至刚开始使用的用户,这使得出现这样的状况—— 小米手机必须一定程度上充当“智能手机布道者”的角色,因为很多智能手机、触摸屏和操作系统的问题,用户都会下意识将它们看成是小米的问题。这是小米手机 “一夜成名”之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可在“米1”打下基础之后,已经经过“手机教育”的用户数量将大幅提高,过去一年在产品层面上所受非议的压力也将减轻。

  除此之外,小米手机在通信运营商、开发者、内容商和自身服务体系上的种种话语权、影响力增大和经验增加之后,传承给“米2”的还有更多。当“米1”带着小米飞速进入快车道后,“米2”虽然要随时小心重大到滑出车道的问题发生,可实际已经处于一个比之前舒服得多的位置。


  对手机而言,30万销量的玩法和1500万的玩法完全不一样,在这一阶段,小米公司必须开始思考未来一年的新竞争策略。


  性价比黑盒开启与核心竞争力回归


  在被称为“小三大战”的小米与360的微博论战中,360董事长、CEO周鸿祎曾经细数过小米手机的成本。以这次标志性事件为代表,原本神秘的手机成本“黑盒”被揭开,手机价格和成本的真实关系被展现在公众面前。

  论战中有个关键问题:小米手机到底是不是以成本价在卖?答案是小米其实赚钱,这一点连雷军也没有否认。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小米最初预估30万销量,并以这个销量核算成本,最后销售数量远超过预期,是批量化大规模生产带来了成本的降低。

  但手机消费者对手机性价比的预期由此升高。如果说在一年前,“米1”的发布正是靠着“超高性价比”来引爆热潮,那到了今天,“米2”必须寻找更多的竞争力。


  “回到原点,其实小米手机的核心追求并不是性价比,而是性能本身,之后才是价格的问题。”黎万强说。

  手机性能是小米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米1”之后,小米公司在对手机各种零部件、乃至包装盒和塑封袋上的追求有了更强的底气,而不用像之前那样考虑太多成本问题。不管是高通4核芯片、大光圈摄像头,还是玻璃贴合的IPS高分显示屏,这些行业最新部件都出现在了“米2”中。

  据摩根斯坦利估算,如果不计算税与专利费,“米2”的成本仍然达到1700元。而国内也有通信专家更详细地测算,“米2”总共成本在2300元以上。

  在追求了性能之后,以千万级销量和产品周期来权衡成本,小米依然把这一代手机的价格定在了1999元。对小米而言,这个价格已经在一年之后变成了不可逾越的坎,而其性价比则通过追求更高性能(以及成本)来实现。

  可是对目标更高的小米来说,这些仍然不够。

  在8月16日当天,雷军隆重推介了新一代MIUI(小米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所做的手机ROM),而它也第一次有了中文名:“米柚”。雷军曾经反复提到“铁人三项赛”的新手机竞争模式,即手机已经成为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可是在之前,小米手机的全部风头似乎都被硬件盖过,MIUI虽然每周更新但缺乏惊喜,服务则因为涉及到传统比较“重”的线下而进展不快。

  2012年年初,小米公司内部年会时曾经探讨过这一点,就在其后,原本负责米聊业务的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转而负责 MIUI。在“米2”发布的同时,小米围绕MIUI所做的工作被展现出来:新版MIUI基于Android4.1版本,在原本操作之上加入了“自由桌面”,用户可以用玩游戏等更加随性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各种应用;在MIUI中新加入了“主题商店”,原本已经足够丰富的主题包括铃声、壁纸,将以货品的形式放入其中,并采用类似苹果AppStore中应用的售卖方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