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50米的邓亚萍并不是令人一见难忘的类型,但现在的她浑身洋溢着自信,笑容收放自如。急匆匆地走出去老远,还不忘记退回来给来访者来个热情扬溢的握手告别。 可以这样说,邓亚萍身上足以吸引外人的特点,也同样吸引着她团队中的每个人。 “我们的性格非常互补,她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她做事情很有激情,而我偏保守,就是说我做事情不一定那么快,但是我是有后劲那种。”刘骏说。 刘骏的加盟使得即刻搜索有了技术的核心,公司的人形容这两人是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即使在这场清华大学的招聘会上,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和对彼此问题的补充,也能让人捕捉到属于“乒”和“乓”的默契。 杨青的工号是062,这个工号意味着他是这家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他进公司的时间甚至比邓亚萍还要略早一个星期。 那时候的即刻搜索还在人民日报社附近的一栋写字楼,公司上下加一起也就四十来人,工程师也只有几位,没有任何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国企性质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算不上是一个大踏步的开端。 这个时候,刚入职没几天的杨青听说邓亚萍要来了。“我刚从百度过来……觉得很高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我知道以邓总的魄力这个公司一定会做得非常棒。她做的事一定会做成,没有失败过。她做运动员的经历,后来还读书、申办奥运会,这些事情大家都比较清楚。” 出生于1984年的杨青并不会打乒乓球,但这段话明显就是一个粉丝的口吻,即使即刻搜索的员工平均年龄在27岁,但是80后们也都或多或少会记得一个两个关于“世界冠军”邓亚萍的片段。不过,当他们谈起“运动员邓亚萍”和邓总时,讲述起来的口吻,就变成了“运动员邓亚萍”和“李开复”。 没错,那个世界冠军仿佛只属于那些个追逐奥运会的夏天,是个固定在荧光屏上的形象。而面前的这个邓总,更多的时候就是杨青口头表达的“互联网需要的英雄似的核心人物。” 一位即刻员工说,随着邓亚萍的到来,一大批互联网的优秀人才加盟了即刻搜索。 现在,即刻的团队里,有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刘骏、谷歌总部数据中心工程师王江、谷歌安卓系统1.0版创始人之一钱江等一长串明星阵容。“现在我们这里的人才一点都不比百度、谷歌少。”钱江说。杨青刚来的时候是高级工程师,两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三级跳,从高级工程师到技术经理再到现在的技术副总监,杨青也是即刻搜索最年轻的部门副总监。 现在的即刻搜索,435名员工是从13.9万人选出来的,其中博士和硕士占64.8%。不足千分之三的录用率,也保证了即刻优秀的人才队伍:比如一个技术研发部门的人要想进来,必须得经过三次面试的流程,面试完之后要给一个人定级别和薪水也不是由人力资源来定,而是由面试官根据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来定夺。 而这个“面试官”也是要有资格的,而且是部门之间要交叉用面试官,这些规矩都是邓亚萍制定的。此外,即刻搜索还设立了一个公平的答辩机制,每半年有一个答辩的机会,如果有员工想升级或加薪,就可以参加这个答辩。 “我们一般看人不是只看他的专业,而是看给你一个领域,六个月之后你能不能对这个领域熟悉,所以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刘骏说“亚萍这一点就做得很好,转型很成功”。 “不管在任何的组织,你要让人感受到一种公平的对待,” 邓亚萍打了个比方,“就好比运动队,有主力队员,也有陪练、教练、队医,谁承担比较重要的任务我们当然有所倾斜,但不等于说我们的陪练是没有人格的,我们希望达到在这个团队里各司其职,你有本事你也可以拿,没人能拦得住你,但如果你没这个本事,恐怕你就要各司其职发挥你最大的作用。” 邓亚萍对公司的强烈参与感,渗透在了环球金融中心16层的每个角落,走廊通道的各种合影、照片,还有办公楼所在楼层的茶水间、高管会议室、普通会议室、阅读室、健身房……即使锃亮得照出人影的大理石地板,也让人隐隐地感到多半有她的“功劳”。 说到管理,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是否技术比管理更重要?互联网公司的老板大多强势,即使有些看起来像是比较委婉的管理者,实际上非常犀利,很强势。即刻搜索产品部总监张玉睿说,“邓总会比较尊重做这些事的人的具体看法”。 现在,即刻搜索的某研发部门常常会玩一种饭后游戏,它是一种类似文字接龙的游戏,只有说到“球”的人才有权利指向任意一个玩游戏的人,而被指的人可以选择用“乒乓球”三个字当中任何一个字开头,让身旁的人接下去。 “它实际上是一种考反应的游戏,我偶尔还会输一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杨青说“只是,邓总一次都没有输过。”这个游戏也正是邓亚萍传授给大家的。 “乒”、 “乓”、 “球”, 也只有这样的时刻,才会让人意识到,邓总还是15年前的那个邓亚萍,那个凭借高灵敏的反应、凌厉的攻势蝉联过四次奥运金牌的世界冠军。 钱江小时候对邓亚萍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比赛,她在不利的状况下还不调整战术,继续抽杀,坐在一旁的钱妈妈说,太历害了,这个人真是勇敢不退缩! 1987年,在是否将邓亚萍引入国家队的争论中,前国家女队教练的张燮林说,“你们认为邓的个子小是不利条件,也许这是她的优势,因为个子小,在别人看来很矮的球,她看来就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杀进攻。”乔红也表示过,“邓亚萍打球就像没有球网似的,几乎没有她打不过来的球。” 但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邓亚萍却是低调的,全然没有她当年抽杀的那股犀利。两年以来,她在媒体出现的频率很低,谈及业界的竞争对手,她都称呼他们为“前辈”,她更愿意“跟更多的互联网的企业形成更好的结盟,或者一种伙伴的关系,共同把这个事情做好”。 当然,你也很难把邓亚萍和互联网企业的那些大佬们作比较,比如马云(微博),比如李开复,无论是在技术才华,还是互联网的公众认知度上,后者显然更高,以至于新浪微博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对她非专业做互联网的调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