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研室 返回首页

quy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aoyanshi.com/space-uid-5920.html [收藏] [分享] [RSS]

日志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复旦大学)

已有 3484 次阅读 2011-11-14 19:46 |个人分类:课件|系统分类:工商管理课件 | 复旦大学, 经济学

       第十五章  真实经济周期

       15.1 经济周期中的一些特征事实

       真实周期理论的起源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从真实冲击而非货币冲击的角度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解释的论文。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芬恩·基德兰特、查尔斯·普洛瑟、约翰·朗、罗伯特·金以及罗伯特·巴罗。

       基德兰特和普洛瑟1982年的论文《Time t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唤起了真实周期的模型。

       真实周期理论的特征: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保留了早期新古典方法中的大部分微观假设。包括(1)运用均衡方法构建宏观模型;  (2)采纳了“理性预期”假说。

       与早期新古典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不以货币意外解释经济波动,转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供给方面。该理论认为实际冲击(如技术革新、政策转变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是经济波动的根源所在。

       经济周期是相似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呈现出一种广泛的规律性,这些经济周期中的“特征事实”包括:

       在经济各部门之间,产量变动是相关的,总产出具有序列自相关的性质;

       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是顺周期和同时变动的,政府购买也有顺周期倾向;

       投资的变动性远远大于消费,尽管耐用消费品支出是强烈的顺周期的;

       就业是顺周期的,失业是逆周期的;

       真实工资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是顺周期的,但真实工资只是轻微顺周期的;

       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是顺周期的,且是领先的;

       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是顺周期且滞后的;

       真实利率是非周期性的。

       15.2 真实周期理论对重要经济变量的解释

       15.3 对真实周期理论的评价

       贡献

       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中,展示了供给方冲击对经济周期形成的关键性作用;

       新的建模技术与观念被发掘出来。

       不足之处

       在就业理论方面,很难用自愿的劳动跨时替代来解释经济危机中的大规模失业;

       货币在短期内是中性的观点受到批评;

       技术冲击造成的供给方因素变化并不必然独立于需求方变化(例如,研发经费支出的增加)。




下载需要: 0 积分

附件:  15--第十五章 真实经济周期.ppt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分享到:
   举报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部quyan的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