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研室 返回首页

quy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aoyanshi.com/space-uid-5920.html [收藏] [分享] [RSS]

日志

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教学大纲

已有 1919 次阅读 2011-10-9 22:14 |个人分类:大纲|系统分类:工商管理大纲 |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山东, 教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作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管理学家赫尔茨有一句名言:“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应掌握以下几下几点:
      1、准确地把握书中提出的基本概念。弄清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准确地掌握本书中论述的基本原理,辨认它得以成立的假设,以及相应的运用范围;准确地学会本书中的基本分析方法,用它来分析案例及你身边的管理问题。
      2、总体上明确书所给定的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整体逻辑体系,尝试用这一体系去思考一个个现实的管理问题。可先从案例分析入手,举一反三,从而培养自己的管理学思考分析能力。
      3、课后可尽量去阅读书最后所列的参考书,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本书所述的内容与观点,开阔你的学术视野,增强你的学习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总是对的。
      4、管理就在我们身边,即便是一个班级、你的学业、你的时间等等均存在着管理的问题,掌握这么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不应满足于思考题、讨论题的完成,而应该更多地实践。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生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管理的真谛。根据我们对管理学近几年的学习和研究,认为:只有决策正确、管理有效、操作无误,才能创造价值。因此,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
      1、强调管理学的方法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任何一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地自我创新分析方法和吸纳其他学科好的分析方法,进而变为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论体系之中的一部分。管理学同样如此。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尤其在自己理论体系尚未稳定时,其方法论体系一定不能够稳定,于是也就出现诸多的其他学科背景与方法论背景的管理理论的“丛林”。这样一种局面会有一定的改变,因为管理学要向前发展,我们认为2l世纪的管理学将在其方法论方面伴随着其理论体系的重整与进一步发展得到同样的升华,即形成自己较为稳定的独特的方法体系,一种真正的“主流”。
      2、突出决策与创新。本书的编写十分强调决策与创新在管理中的作用,因为决策失误是所有失误当中最大的失误,企业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从研究人们的需求出发,把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人的行为、激发人的积极性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一切工作都需要由人来进行设计、安排、落实、执行,管理者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若缺乏对人的了解和研究,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
      4、体现现代的观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管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样一个管理的问题,过去与今天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尽管我们需要了解管理问题的过去看法,但我们更要用今天的观点去看那些基本的管理问题,从而给现代人以启迪,并且我们编写了未来管理篇。老子有一句名言:“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耐人寻味。
      5、注重经济性。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就是因为人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
      限的,因此,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考虑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否经济。只有时刻注意经济性,才能做到管理的有效性。
      6、本土化。管理从来就是本土化的。可以证明: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于自己成功的概率极小。管理的本土化不是说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到了中国就失效了,而是说应该在了解我们自己特殊文化、制度、环境等待点下有效运用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从而创造自己的管理模式:本书所选的案例绝大部分都是本土发生的事,故分析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读者进行管理本土化的思考。
      
      三、大纲内容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学习要求】
      管理的历史由来已久。有共同劳动,就有管理。管理学则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在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管理理论、原则、形式、方法、制度等的概括。我们学习管理学知识,是为了应用于管理工作,以加强和改善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章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管理的由来、含义及其应用范围;
      ●管理的性质,尤其是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理解;
      ●管理基本职能的构成及各职能之间的关系;
      ●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任务】
      第一节  管理的定义与特性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特性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一、决策
      二、计划
      三、组织
      四、领导
      五、控制
      六、创新
      第三节  管理环境
      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一)组织的外部一般环境
      (二)具体组织的外部特殊环境
      (三)组织内部环境
      二、环境的管理
      (一)组织环境的管理
      (二)组织文化的管理
      (三)要树立正确的环境管理观念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发生紧密的联系,要吸收和运用与它有联系的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所以它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本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思考题】
      1.您对管理概念是怎样理解的。
      2.试列举五个管理事例,说明管理的五个特性。
      3.在管理六大职能中,如何理解决策职能是首要职能?
      4.试述管理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5.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本学科的方法论基础,您是怎样理解的?
      【案例分析】唐校长应该干什么?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学习要求】
      管理思想是指导管理人员从事各项管理活动的路标和蓝图,它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的总和。一个现代的管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了解人类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管理理论却最先出现于西方,而且时至今日,仍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这不能
      不发人深思。因此,本章着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经典的西方管理理论。
      【教学任务】
      第一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一)以“仁”为核心的儒家管理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
      孟子的管理思想
      儒家的“性善论”与“性恶论”
      (二)以“无为”为最高原则的道家管理思想
      老子的管理思想
      (三)《淮南子》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四)以“法治”为基础的法家管理思想
      (五)《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六)商家的经营管理思想
      范蠡“积著之理”的经营思想
      白圭“治生之学”的经营思想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
      (二)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三)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四)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五)欧文的人事管理
      (六)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七)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
      (八)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理论概述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组织管理理论
      三、行为管理理论
      (一)三位先驱者
      (二)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三)行为科学家
      四、数量管理理论
      (一)运筹学
      (二)系统分析
      (三)决策科学化
      五、决策管理理论
      (一)决策理论学派的形成
      (二)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内容
      六、系统管理理论
      七、权变管理理论
      八、质量管理理论
      【思考题】
      1.儒家、道家、法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区别?
      2.分析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
      3.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4.法约尔提出了哪些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
      5.霍桑实验及其结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7.赫茨伯格认为哪些是激励因素、哪些是保健因素?
      8.简述数量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决策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0.简述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1.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2.简述质量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案例分析】管理问题分析
      
      第三章   管理原理
      【学习要求】
      本书所讨论的管理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它区别于具体领域的管理,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本章讨论的管理原理反映了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适用于指导任何具体领域的管理活动。但在理解基本原理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管理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所包含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章里,着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管理原理的内涵和基本特性;
      ●系统的概念及原理要点;
      ●人本原理的中心思想;
      ●分工与协作的辨证关系;
      ●效益的评价。
      【教学任务】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   人本原理
      一、人本管理的出发点
      二、人本管理的五个层次
      三、人本管理的实践:柔性管理
      四、人才开发与人文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和尊重人才
      (二)人文管理
      (三)人才测评
      第四节  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  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思考题】
      1、管理原理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2、系统的概念及特性。
      3、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4、何为“人本管理”?如何实现“人本管理”?管理者可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5、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应该提拔谁?
      
      第四章   管理认识论
      【学习要求】
      管理唯物论和管理辩证法是统一的。管理客体运动的联系、变化和发展,是通过管理者的思维、意识、动机、愿望和文化观念等反映出来的,但它只是反映了管理客体的存在。
      在错综复杂的管理运动中,管理者是如何认识管理对象的?他们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什么?又是如何进行决策的?而这种决策为什么依赖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探讨,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意识和存在、认识与实践、逻辑思维与管理作风,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概括和探讨,是为了正确地、系统地解决管理认识论中的诸问题,并揭示管理思想方法所具有的特殊形态和必然内在联系,建立真正科学的管理认识论,即能动的管理反映论。因此本章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管理意识与存在的辨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管理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逻辑思维方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任务】
      第一节  管理意识与存在
      管理认识论认为:管理存在是管理思维以外的客观实在,管理存在是第一性的,管理思维是第二性的。但是,管理存在又可以为管理思维和意识所反映。管理思维的本质在于:它“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的存在。”尽管管理思维对管理存在有密切的依存关系,任何现实的管理思维都是存在的,但我们仍然不能说管理思维是管理存在,管理思维就是物;如果那样,就混淆了管理唯心论和管理唯物论的界限,管理唯心论和管理唯物论在认识上的对立就会立即失去任何意义。管理唯心论者正是把管理思维、精神、观念等叫做真实的存在;而管理唯物论者则认为真实的管理存在是物质的,是管理客体的实在。
      第二节  管理认识论原理
      管理认识论是关于管理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它所研究的是:管理认识的来源,管理认识的能力,管理认识的形式和过程以及管理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其中心在于阐明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
      一、管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二、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
      三、管理实践和认识
      四、管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五、管理实践和管理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
      第三节  管理的逻辑思维方法
      一、管理归纳和管理演绎
      二、管理分析和管理综合
      三、管理抽象到管理具体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意识的能动作用?
      2、为什么说只有管理唯物论才真正驳倒了在管理认识上的不可知论和二元论?
      3、如何理解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这一对基本范畴?
      4、管理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如何认识管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联系?
      6、由管理抽象上升到管理具体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以逻辑思维作为中介?
      【案例分析】作为管理主体,应该干什么?
      
      第五章   现代管理学中的方法论
      【学习要求】
      现代化管理是对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高度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为条件,研究和认识管理活动的规律性问题,以便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现代化管理作为科学形态,是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现今的“新三论”等为理论基础的。探索这些基础理论的哲学意义、倾向和价值,以及它自身所固有的发展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章着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基本内容;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突变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任务】
      第一节  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哲学思考
      一、世界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及问题
      二、我国现代化管理的哲学倾向
      (一)关于主体的价值及能动性
      (二)关于主体的管理权利和自由问题
      (三)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管理思想
      (四)关于管理效益、成就和主体的战略认识
      (五)管理的综合科学价值观念
      第二节  系统论与系统工程
      一、系统论和系统工程在管理学中的普遍意义
      二、系统观是管理主体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系统论是对管理辩证法的补充和深化
      第三节  信息论
      一、管理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二、信息在管理中的意义和地位
      第四节  控制论和人工智能
      一、控制论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二、控制论思想在管理哲学中的意义
      第五节  现代科学方法“新三论”
      一、“新三论”简述
      (一)结构和耗散结构理论
      (二)协同论(Synerjetics)
      (三)突变论(Mutants)
      二、“新三论”的管理哲学方法论意义
      第六节  方法论的归一理论--《法元论》
      恩格斯指出,要想登上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思维。所以,要想对当代大学科--管理学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与演绎,从而发现它自身所特有的本质、结构与规律,就一刻也离不开辩证的思维。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之下,才能把学科建立在可靠的、科学的基础之上。张顺江教授,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新老三论”归一性的研究产生的《法元论》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构成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即方法论基础。“元”是表述世界的最一般的范畴,故从元论的观点来看,对“新老三论”归一性研究得到的“元”,正是哲学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原理:“元”的存在性和它内部的矛盾性。所以,对“元”的本质属性经过推演而得到的“元”的基本属性(元的信息性、元的运化性)和一般属性(元的多义性、元的层次性、元的约束性、元的同态性、元的随机性、元的稳定性、元的几变性、元的边界性),对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都是适用的,而且这些属性也给出了关于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具体学科研究方法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把辩证逻辑数学形式化,以便于科学工作者易于掌握和运用,从而使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走出哲学家的课堂,为广大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应用。
      至于这些结论的来历如何,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法元论》。
      【思考题】
      1、就世界范围来说,为什么整个管理理论、思想、意识和方法,远远落后于复杂的管理实践发展?
      2、如何理解现代化管理思想?
      3、说明系统论在管理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4、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的涵义及重要性。
      5、说明控制论思想在管理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6、简述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与突变理论的基本内容。
      7、试举例说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与突变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案例分析】怎样才能使信息畅通、控制有效?
      
      第六章   现代管理思维
      【学习要求】
      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的柔性化,组织的扁平化,消费的个性化等等都已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不能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管理实践,必须尽快研究和探索新型的思维方式。为此,本章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现代管理对传统思维的反思;
      ●发散思维的类型及意义;
      ●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比较及应用。
      【教学任务】
      第一节  现代管理对思维的反思
      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思维方式,鲜明地反映在他们的管理系统里。这些传统思维方式,有它的精华和糟粕。而强烈的继承性把弊病同时传给后人,使得思维方式,不能像吸收新的技术那样明智地吸收别的国家、民族的思维科学的成果,呈现出一种排它性,常常盲目地固守自己的传统。这个观念僵化带来的思维方式的闭锁状态,给管理带来很大问题,在我国十分明显。这是一种历史现象。
      第二种历史现象是思维方式、结构的单一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精神精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体现了诸子百家的哲学繁茂。近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了人类精神的精华。然而,这些精华,又被人们当成权威的绝对真理,把自己的思想紧紧地束缚起来,用权威衡量一切,把一切都纳入了这个思维模式。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动的现实世界,在这些人的脑子里,又变得简单化了。加上偏见、无知和权欲,又把权力同这些所谓的绝对真理搅在一起,观念只准一种,方法只有一个,只需要你按已有的原则和观念去规范思维方式。
      第三种历史现象是思维主体被“突出政治”、“金钱万能”等渗透,出现了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西方,“拜金价值观”比比皆是。在我国,相当长的时间里,政治价值左右了思维方式,造成了观念僵化、思维庸俗化。
      对以上三种历史现象的反思,可见很多管理问题的产生,是同思维方式有着了直接的关系,要研究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学,就不能不研究现代管理思维。
      第二节  现代化管理需要网络思维结构
      一、横向发散
      二、纵向延伸
      【思考题】
      1、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优秀,而先秦文化尤为突出,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什么是发散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发散思维来解决疑难问题?
      3、为什么反向思维是创新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方式?
      【案例分析】该由谁骑这头骡?
      
      第七章   决策
      【学习要求】
      决策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无论是计划、组织、控制还是领导、人事等管理职能,都存在着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问题。决策失误是在所有失误当中最大的失误。我们认为决策职能是在所有职能中最重要的职能。在这一章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决策的概念;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决策活动的基本程序;
      ●科学决策的检验;
      ●决策方法;
      ●决策的发展趋势。
      【教学任务】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一、决策的类型
      (一)从决策主体来看,可将决策分成组织决策(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二)从决策调整的对象和涉及的时限来看,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三)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和有无先例可循,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四)按决策系统的信息性可分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五)按决策系统的多义性可分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二、决策的特点
      (一)目的性
      (二)超前性
      (三)选择性
      (四)可行性
      (五)过程性
      (六)动态性
      第三节  决策活动的基本程序及其分析
      一、关于“问题”的概念
      (一)“问题”的哲学含义
      (二)“问题”是决策活动的发端
      二、决策的一般程序
      三、决策程序分析
      (一)分析问题
      (二)制定对策
      (三)审校对策
      四、科学决策的检验
      第四节  决策方法
      一、决策数学模型的基本结构
      二、决策数学模型基本结构分析
      三、益损值
      四、决策问题类型的判断
      (一)确定型决策问题
      (二)风险型决策问题
      (三)不确定型,且不存在竞争对手的决策
      (四)不确定型,且存在竞争对手的决策
       
      第五节  决策的发展趋势
      一、个人决策向团体决策发展
      二、定性决策向定量决策发展
      三、单目标向多目标综合发展
      四、单赢决策向双赢决策发展
      五、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难点主要是什么?
      2、如何理解决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反馈过程?
      3、怎样理解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相互关系?
      4、什么是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如何区分这两种决策?
      5、什么是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划分这些决策类型的标准是什么?
      6、科学的决策具有什么特征?
      7、如何理解“问题”是决策活动的发端?
      8、简述决策的一般程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9、什么是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
      10、为什么说真理是一个过程?
      11、科学决策的检验准则主要有哪些?
      12、试述决策的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寒带冬季野外生存决策
      
      第八章   计划
      【学习要求】
      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计划通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务分解给组织的每个部门、环节和个人,从而不仅为这些部门、环节和个人在该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而且为决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本章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计划的编制与审定;
      ●计划的组织实施。
      【教学任务】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
      三、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审定
      一、计划的类型
      二、计划的内容或要素
      三、计划的制订
      四、计划的审定
      第三节  计划的组织实施
      一、目标与目标管理
      (一)目标的概念
      (二)目标的性质
      (三)目标管理
      二、现代计划方法
      (一)滚动计划法
      (二)网络计划技术
      (三)线性规划
      (四)投入产出法
      (五)计量经济学方法
      【思考题】
      1、您对计划概念是怎样理解的。
      2、管理者为什么要事先进行计划?
      3、一项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4、计划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5、在计划时应怎样分配资源?
      6、怎样进行计划的审定?
      7、试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8、各种现代计划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9、计划制订得好是否一定能带来效益的增长?
      【案例分析】为什么会陷入困境?
      
      第九章   组织
      【学习要求】
      组织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目标是否能有效运行,组织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因此,组织结构的合理设计以及组织的正常运行就成为管理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良好的组织结构也为人员配备奠定了基础。本章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组织的含义;
      ●组织设计的因素与原则;
      ●组织力量整合;
      ●学习型组织。
      【教学任务】
      第一节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二、组织的功用
      第二节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组织设计的相关因素
      三、组织结构类型
      第三节  组织力量的整合
      一、直线与参谋
      二、集权与分权
      三、授权
      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
      一、最有竞争力的公司是学习型组织
      二、五项修炼
      三、“控制”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
      【思考题】
      1.试述组织的概念及其效用。
      2.组织设计时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3.简述各种企业组织结构类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4.管理幅度与层次的关系是什么?
      5.如何准确把握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
      6.企业的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是否会出现矛盾?应如何加以正确处理?
      7.正式组织中何以必然产生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应当如何去对待非正式组织?
      8.为什么最有竞争力的公司是学习型组织?
      9.“控制”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的步骤是什么?
      【案例分析】三九企业的组织演变
      
      第十章   领  导
      【学习要求】
      领导是管理的重要职能,领导水平的高低常常决定了组织的生死存亡。
      今天,有的企业能蒸蒸日上,不断发展,而有的企业却业绩平平,甚至亏损严重,这里不仅有客观的社会环境问题,更关键的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能力问题。管理人员如何提高其领导能力?除了应具备基本的领导者素质外,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领导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习的。本章将重点介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领导、激励和沟通的基本概念;
      ●领导理论与激励理论;
      ●领导、激励和沟通艺术与方法;
      【教学任务】
      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与作用
      一、领导的定义
      二、领导与权力
      三、领导作用
      (一)指挥作用
      (二)协调作用
      (三)激励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一、领导者素质
      二、中国企业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二)业务素质
      (三)管理技能
      (四)心理素质
      三、领导集体的构成
      (一)年龄结构
      (二)知识结构
      (三)能力结构
      (四)专业结构
      四、领导理论
      (一)行为方式理论
      (二)权变(或情境)理论
      五、领导方法与艺术
      (一)领导方法
      (二)领导艺术
      第二节  激励
      一、激励过程的要素--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激励的涵义
      (二)激励过程的要素--需要、动机与行为
      二、激励理论
      三、激励的原则与方法
      (一)激励的原则
      (二)精神激励方法
      第三节  沟通
      一、沟通及其重要性
      二、沟通的过程
      三、沟通的类别
      四、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五、组织冲突与谈判
      (一)冲突的原因
      (二)冲突的管理
      (三)有效谈判的实现
      【思考题】
      1、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
      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如何正确地使用这种权力?
      3、管理方格理论的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
      4、什么是参与管理?如何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
      5、解释人的行为来源于动机,而动机又来源于需要。
      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7、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简述期望理论。
      9、公平理论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10、精神激励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11、为什么说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
      12、什么是沟通?如何有效地克服沟通障碍?
      【案例分析】坦丁姆计算机公司的成功管理
      
      第十一章   控制
      【学习要求】
      当设定了目标之后,就开始制定计划,向各部门分派任务,雇佣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激励。尽管如此,有些事情还可能出岔子。为了保证事情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管理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任何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的基本内容。读完本章后,应该能够理解和把握如下问题:
      ●控制的含义;
      ●控制的基本内容;
      ●控制的模式;
      ●控制的过程。
      【教学任务】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二、控制的必要性
      三、控制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控制模式
      一、反馈控制
      二、同期控制
      三、前馈控制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二、衡量绩效
      (一)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三、纠正偏差
      (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三)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第四节   对控制者的监控
      一、对控制者监控的重要性
      二、对控制者的监控方式
      【思考题】
      1、你对控制是任何理解的?
      2、在现代组织管理中,为什么要加强控制?
      3、控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4、控制的模式有哪几种?其特征是什么?
      5、对控制者的监控的重要性何在?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控制者实施有效的控制?
      【案例分析】
      案例1  卡帕公司
      案例2  汉诺弗航天电子公司
      
      第十二章   创新
      【学习要求】
      组织、领导与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所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同属于管理的“维持功能”,其任务是保证系统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但是,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的经济系统,仅有维持是不够的,还应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就是正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创新职能”。管理需要维持,更需要创新。在这一章具体分析了以下几个问题:
      ●创新概念的产生与含义;
      ●创新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创新的类型与特征;
      ●创新工作的原则与过程;
      ●技术创新;
      ●组织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
      【教学任务】
      第一节  创新的含义及类型
      一、创新概念的产生与含义
      二、创新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三、创新的类型
      第二节  创新的特性
      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
      二、创新具有高回报率
      三、创新具有创造性
      四、创新具有综合性
      五、创新具有时效性
      六、创新具有动态性
      第三节  创新工作的原则与过程
      一、创新工作的原则
      二、创新的过程
      第四节  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二)技术创新的模式
      (三)技术创新的风险与防范
      (四)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二、组织管理创新
      (一)组织创新
      (二)管理创新及其作用
      (三)管理创新的条件和模式
      三、制度创新
      (一)制度创新的内涵
      (二)制度创新理论
      (三)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运作
      【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作为管理职能的创新?现在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2、创新与发明创造、研究开发、模仿和扩散的主要区别。
      3、怎样理解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和引进创新的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创新的风险性与效益性的关系?
      5、创新工作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则?
      6、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如何防范?
      7、什么是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8、什么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9、什么是制度创新?你是如何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
      【案例分析】创新的海尔
      
      第十三章   21世纪管理的展望
      【学习要求】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已经发现许多以前被认为行之有效的“真理”正在失去往日的光泽,有的甚至已完全不能适用于迅速变革的社会现实。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引发了一场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社会、组织、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深刻变革。如果说传统技术使人的体力得以延伸的话,那么这场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就是人的脑力的延伸。随着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21世纪的管理学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本书的最后这一章,我们将重点探讨管理领域中正在发生着的某些变化,展望管理学的未来,与读者共同商讨。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
      ●环境的动态性;
      ●管理新范式;
      ●21世纪管理学的展望。
      【教学任务】
      第一节  环境的变化
          一、科技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政治、法律因素
      四、社会因素
      五、文化因素
      六、持续发展
      第二节  21世纪管理新范式
      一、管理理念创新化
      二、管理决策知识化
      三、管理组织网络化
      四、管理方式革命化
      五、竞争管理双赢化
      六、资源管理的活用化
      七、风险管理超常化
      八、顾客服务个性化
      九、管理文化兼容化
      第三节  21世纪管理学的发展展望
      一、夯实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形成管理学的方法论
      三、管理学研究内容深化
      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
      我们期待着21世纪管理学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管理学发展的时代背景?
      2、21世纪管理新范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东方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4、管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5、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
      【案例分析】肯德基进军海外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理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美)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4、(美)彼得• 圣吉,《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2001版。
      5、(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6、(美)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全书》,九洲出版社2001年版。
      7、[美]威廉·大内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8、Michael Hammer and 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New York:Harper Business,1993.
      9、Richard M.Hodgetts.Management-Theory,Process and Practice.Harcoun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1994
      10、Pamela S.Lewis,Stephen H. Goodman and Patricia M.Fandt.Management:Challenges in the 21st Century(Second Edition).Illinois:South-Western College Pulishing,1998.(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影印本)
      11、张顺江著,《法元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尹毅夫著,《中国管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苑广增等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荟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4、李兴山等编,《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版社2001年版。
      15、芮明杰编,《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6、周三多等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许庆瑞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杨文士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苏东水编,《管理学》,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20、刑以群著,《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1、王德中编,《管理学》,西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聂正安编,《管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刘光明编,《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4、戴淑芬编,《管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颜世富著,《东方管理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版。
      26、余凯成等编,《组织行为学•案例与练习》,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徐艳梅编,《管理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席酉民,新世纪:中国管理科学界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管理科学学报》,2000.3。
      29、罗继阳,对二十一世纪管理创新的思考,《经贸导刊》,2000.3。
      30、舒欣,新形势下企业中的文化冲突与对策,《中外企业文化》,2002.11。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分享到:
   举报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部quyan的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