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教研室 返回首页

哈尔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aoyanshi.com/space-uid-46446.html [收藏] [分享] [RSS]

日志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已有 1845 次阅读 2012-6-2 22:33 |个人分类:我的日记 | 条纹, 衣服, 评论, 心情

   我们可以不管不顾,完全放开想象,如果让你构思一本书来描写纳粹,你会怎么写?或是说,你的面前摆着一本尚未打开的关于纳粹的书,你认为它会是什么样的?反正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但是,如果让我写,我多半会把它写成一本经过大量搜证取材而成的实录,若是想要写成小说,我会自作聪明的给它镶嵌上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如果噱头还不够,我绞尽脑汁,最多也只能借鉴一下《追风筝的人》,把这一历史时期穿插在另一个事件中,看似不经意的表现当时的情形,发表作者的看法——这已经是我认为最好的构思了。
           这样一部书,得多少字?我看30万字是跑不掉的。我当然没这个时间,也没这个欲望,更没这个本事,那这部书就应该交给法国人来写,因为他们最近有的是时间,这几天正闲的发慌,没事儿找事儿呢;要不然就交给美国人写,他们写的轻松,从不调查取证;或者把这一光荣的任务交给中国作协成员郭敬明,因为他很善于使用"复制""粘贴"。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不仅花时间,还伤脑细胞,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得整天沉浸在一腔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中,长时间的对它进行锲而不舍的血泪控诉——抵抗住这种压力,也只有上一段列举的非人类才能做。
    以上是我的想法,但事实证明我天生是学理工科的好苗子,因为有人给出了更好的答案。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这本书是一个奇迹。爱尔兰人约翰·伯恩以二战种族灭绝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德国司令官的儿子和集中营里一名犹太儿童这两个九岁小男孩之间奇特而感人的友谊。
    主人公布鲁诺是二战期间成长于柏林的一名九岁男孩。他的父亲总是穿一身高档体面的制服,而家里刚接待了一名叫做Fury的重要人物。这次访问的结果是布鲁诺的父亲换上了一身新制服,军衔升为司令官。而让布鲁诺郁闷的是他们要举家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叫做“Out-With”。
    布鲁诺一到那儿就开始想念原来的家了。他离开了学校,三个好朋友,他的房子,祖父母和柏林繁华的都市生活——那里的咖啡馆、水果、蔬菜和每周六拥挤的人群。新家小了很多,到处都是士兵,没有人陪他玩。透过卧室的窗口他看到一大群穿着条纹衣服的人被围在铁丝网里。他问父亲那些是什么人,父亲的回答是“他们不能算是真正的人”。
    布鲁诺被禁止四处探险。但无聊、孤独和强烈的好奇心逐渐占了上风。一天,他沿着那道隔开了他家和那群人的铁丝网探险,认识了集中营里的9岁男孩希姆尔。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同一个地点见面聊天。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而就在布鲁诺一家即将搬离的前一天傍晚,他决定爬过铁丝网去探索希姆尔生活的世界,奇异之旅就此开始……
    朋友推荐我看了这本不足10万字的小说,我一捧上就再也放不下,一口气将它读完,然后迅速的推荐给了其他朋友,大多都说极好,也有少部分人不喜欢,理由是,里面竟然没有和《诛仙》一样的剑阵及法宝。我无言以对,但我想,它至少比《诛仙》便宜——19块8,少吃个汉堡就够了。
    你也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本充满着悲痛意味的小说,事实上,很多时候,你看着看着,就会不由自主的沉浸在作者营造的温情气氛中,和主人公感同身受。前两天,我一同学就在看书的时候冷不丁的对着空气敬了一个礼,抬头见我正莫名其妙的望着他,于是甜蜜的笑鸟——事后我知道,原来他是在模仿里面的动作。。。。
    只有当你看到结尾,你才会明白这真的是一个很残酷的故事,不过所幸的是,作者写的并不残忍,这有利于我们更理性的思考,领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
    作者的笔触很清新,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他所接触到的世界,小说通过对孩子天真的自利性、与生俱来的公平观、家庭观念和对社会歧视的不以为意之间矛盾心理的细腻描写来刻画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给我们展现了残酷历史时期的无邪感情,让人始终怀着愉悦的心情将它读完。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分享到:
   举报 收藏 分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部哈尔的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