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7354019
课程名称: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 Electronic Government & Office Automation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必修)
学 时:48 学 分:3
开课学期:5
开课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参考教材:《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姚国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二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为这些专业提供理论与技能性基础。这门课程系统介绍电子政务与 办公自动化基础理论和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应用两部分内容。学习这门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同学的综合素质,提高行政技能,培养适应新公共管 理运动需要新型行政管理人才。
三 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包括电子政务的基础和电子政务应用两部分内容。电子政务基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问题,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 状况,全面地论述了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再造问题,深入地探讨了电子政务与数字鸿沟的相关问题,并对电子政务的安全选择、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法律环境等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电子政务应用部分重点对政府电子化管理、行政审批、采购、服务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案例形式对我国的主要政务网进行了介绍。
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电子政务基础与电子政务应用两部分内容。电子政务基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问题,详细地介绍国际、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状 况,全面地论述了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改革与创新问题,深入地探讨了电子政务与数字鸿沟的相关问题,并对数字化城市的理论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分 析;电子政务应用部分重点对政府电子化采购、政府电子化服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具体学时分配及教学重点、难点安排见附表: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doc(127 KB)
五 建议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1、OA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日常故障的处理(4学时)
2、公文流转系统的熟悉和操作(8学时)
3、电子政务网站访问与评介(4学时)
六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课堂讲授与上机模拟仿真试验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
七 参考书目
1、[美]道格拉斯·霍姆斯.电子政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汪玉凯,赵国俊.电子政务基础[M].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4、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姚国章.电子政务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吴爱明.公务员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八 大纲的编写依据与说明
大纲的编写依据:本大纲编写的主要依据包括安徽工业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3级教学计划;教育界与学术界公 认的具有权威性的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教材;我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和理论体系、交叉性与应用性特点;电子政务与办 公自动化理论的发展及最新动态;总学时48。
大纲的说明:先修课程管理学、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为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提供一般的行政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为电子政务与办公自 动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与支撑;由于本课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对办公自动化的扩展与延伸,是办公自动化的网络化阶段或是对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因而,本次大纲的修 订把办公自动化部分从机关管理课程中剥离出来,并与电子政务课程合并开设,希望寄此能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更有利于同学们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 化理论与实务;考虑我校电子政务实验室已经建成并已经投入使用,所以本次大纲对本课程的实践部分由上机改为试验。
下载需要: 0 积分
附件: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