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管理的三种境界

2011-6-17 16:15| 阅读次数: 1674| 发布者: colorful

摘要: 管理自然有层次,有境界。其各有所长,难分高下,只以适合与有效为标准。虽说如此,但知道管理之境界还是大有裨益的。一般来说,管理高层最重要的不是思考具体的问题,而是制定企业的方向,分权和御人的事情。按照这 ...

管理自然有层次,有境界。其各有所长,难分高下,只以适合与有效为标准。虽说如此,但知道管理之境界还是大有裨益的。一般来说,管理高层最重要的不是思考具体的问题,而是制定企业的方向,分权和御人的事情。按照这个思路,通常将管理分为以下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管理用术

这里所谓的管理之术,出自战国时期韩国宰相申不害,当时的主要意思有两个方面,一是自主性的树立和使用自己的权威;二是用数目管理账目和人事,现在想来也是非常先进的。很多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在创业到初具规模期间,虽然企业还不很正规,但是利润很高。管理者什么工作都要做:管技术、跑业务、甚至跟车卸货。这个时候,企业谈不上什么组织结构,也谈不上管理。基本上是管理在自动起作用,大家目标一致,齐心协力,领导者只需要在市场上看到形势,见招拆招,也就是很多人说的管理无定势。

到了企业初具规模的时候,这种思想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虽然经过一些修改可以维系,但是就像用小马拉大车,绝对不是上佳之选。充其量只能算管理的初级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领导者要么是全才,要么是天才,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企业最不专业化的时候,企业老总往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务,对于人事任免也只能靠平时的看想去任命,很多时候,老板的选择多出于灵感,或者经验。长此以往,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会慢慢失去活力。一句话:如果企业管理一直在“术”的阶段,就会导致企业家没有办法统观全局,制定战略。而一个企业如果想持久地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思想,必须实现产业专业化、管理专业化、资本专业化,坚持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

第二种境界:管理有道

所谓道,综合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论述,可以理解道为制度、规律,用规则来管理。对于规则,同义词还有系统化、程序、制度、构架等等。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聪明的企业家都会开始思考制度化问题,但是,开始的时候在组织内部可能会遇到阻力,因为一旦制度化,会让人感觉到死板,僵化,虽然这只是开始时的表面现象。引进新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先僵化,再优化,最后固化。具体地说,要责、权、利清晰、流程科学以保证企业运行效率。同时,避免没有必要的闲职以降低成本,并以科研为重,压缩其他部门以保持给力创新。

第三种境界:依势制胜

最早对于“势”的提法,是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韩非子,他认为,术和道是势的基础,二者成而势出。这里的势,主要是说企业家的自身能力,当企业家将企业稳定之后,自己就成为了企业的掌舵人。企业家需要的是胸怀,眼光,个人的领袖气质。这些才会积累出企业家的管理之高手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道至简”。这个时期,企业家管理企业靠的是思想、精深而不是具体的手段,需要做的事情无非是三项:决定企业前途;分配权力;知人善任。

要积累拥有的“势”,这种“势”按照现在流行的解释是什么呢?领导力!领导力不是装腔作势,不是武断,一个拥有领导力的企业家起码有这样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便准确的作出决策。果决,坚韧。一旦确定的事情得到大家的认同短期内不轻易更改。任才。既然领导者需要集中精力做决策和前瞻性的工作,就需要从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自己负责目的,属下负责手段。

综上所述,管理有三种境界,但并不能绝对分出高低。企业家需要慢慢的磨练,不断提高管理境界。而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取势最重要,明道其次,优术第三,此乃一家之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