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美国和中国就贸易赤字和汇率进行争吵时,欧洲已悄悄地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截止今年7月,中欧贸易额不仅飙升至3060亿美元(同期的美中贸易额为2430亿美元),而且中国在进口技术、基础设施方面更加依赖欧洲。大众汽车等欧洲公司在服务中国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众汽车今年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200万辆。根据欧盟理事会外交关系委员会称,中国已经将估计达2.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部分从美元改为欧元。 不过,欧洲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担忧不及美国的一半。欧洲总体贸易基本上是平衡的,它对其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怎么感到担忧(2009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只占GDP的1.1%,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占其GDP的1.6%)。由于欧洲的大量就业岗位依赖于国际贸易(出口行业创造的生产总值占了欧盟GDP的55%,而美国只占11%),欧洲人对与中国贸易往来的恐惧度低于美国。 更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速度正以每年百分之四十九的幅度增长,中国正在大量进口欧洲的基础设施、机械和高端消费品。欧洲公司在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时向更高端商品转移而不是关闭工厂。欧洲的出口商获得了疲软欧元的帮助,这是一个事实,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今年以来已下跌了百分之十。但许多公司在欧元对人民币升值时也作得相当好,因为它们不光只进行价格方面的竞争。这意味着尽管有争议的人民币美元挂钩可能是一个因素,但它绝对不是唯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