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虽极具成长性,但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与拥有同样古老文明的现代金融诞生地欧洲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欧中之间的金融合作潜力巨大。 “欧洲+中国”模式已经被推崇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分析认为,欧中双方已开始了在后金融时代对国际金融、经济,乃至政治秩序的势力重组,同时,双方也共同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观察金融领域的动向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元素”,而这在以前则不可想象,欧美就是绝对的风向标。据了解,来自中国的股市行情、重要经济数据、官员讲话等都已成为欧洲金融界人士认真关注的内容。 因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秩序失衡,全球金融版图正在发生着巨变。随着中国金融大国地位的日益攀升,中国在国际金融界的影响力逐步深远。分析认为,一个以亚太城市为主体的金融枢纽正在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将转移至日渐崛起的东方。 目前,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全球跨国金融机构业务配置不断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倾斜。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正在大幅提高中国的话语权份额。中国正逐步成为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参与者。而以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也显示出逐渐让位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的香港、上海、北京和深圳表现出来的成长性显著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的金融中心,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新风向标。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表示,随着欧中战略伙伴机制的形成,以及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欧中金融合作已成大势所趋。在摆脱危机束缚、平衡全球经济的道路上,欧洲和中国走在了同一阵线上。 在何世红看来,中国金融业虽极具成长性,但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这与拥有同样古老文明的现代金融诞生地欧洲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欧中之间的金融合作潜力巨大。 近期伦敦金融城市长安司棣来华,就旨在推广英国在基金管理、小额贷款、绿色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经验,积极发展中英间的合作关系,助力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并许下了助力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承诺。 其实在对华金融合作方面德国也走在前列。近年来,德国资本市场不断吸引中国企业上市,推出中国指数,设立中国概念基金,中德资本市场互动频繁,联系密切,实现共赢。在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市场一片萧条的背景下,中国概念基金的回报率大大高于本土产品,受到市场追捧。 在此背景下,“欧洲+中国”模式被推崇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分析认为,欧中双方已开始了在后金融时代对国际金融、经济,乃至政治秩序进行势力重组,同时,双方共同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