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全面互利合作为目标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9月26日至30日在宁夏银川举办。 论坛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机构、254家国外企业的6000多名各界人士参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斐济群岛共和国总统埃佩利·奈拉蒂考、约旦哈希姆王国前首相宰哈比出席开幕式。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发言中表示,中阿经贸关系不存在任何历史和现实的障碍,应坚持真诚友好原则共同发展战略合作;立足务实共赢,建设更加开放、公平的投资环境;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演讲中说,中阿双边贸易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基础设施、金融、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增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已经形成。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各方面的合作,符合中阿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他提出三个具体建议。 第一,双方加大贸易促进工作力度。提升贸易额,争取在3—5年达到或超过2000亿美元。中方愿意进一步提升中阿贸易的档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阿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更多地接受阿拉伯国家的产品,尤其是非资源类的产品,使双边的贸易结构更趋平稳、合理。 第二,共同努力开拓经济互补性,加强双边投资合作。中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阿拉伯国家承建工程项目,实行多方位的全面合作,同时也欢迎阿拉伯国家企业来华发展,中国遵守入世承诺,使之享受国民待遇,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三,扩大各自开放程度,推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开放才能进步,合作才能发展,中阿应通过对话、协商扩大双方的交互平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表示,中阿联合商会第七届理事会会议和中阿经贸论坛在宁夏召开对于中阿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双方抓住机遇,积极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企业间搭建平台,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工程承包、电子和农业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推动提升宁夏对外开放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表示,在宁夏举办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在西部形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窗口,对于推动西北地区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中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宁夏正向着全面发展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目标迈进,有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友好合作,宁夏必将成为传承中阿友谊的热土,深化中阿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舞台。 张毅说,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宁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与中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宁夏作为丝绸古道的要塞之一,作为中阿经贸合作和文明往来的重要交汇地,在对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开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能源、农业、区位、产业、人文优势独特。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演讲时表示,参与全球经济对话的新宁夏有条件也有优势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合作的“先行区”,在产业带动、要素辐射、功能影响和试验探路等方面发挥“发展极”和“带动极”的双重作用。西部大开发只有坚持开发和开放结合,才能走得更快、更稳、更好。宁夏有责任、有信心拓展中阿经贸合作的“宁夏渠道”,立足中阿所需,宁夏所能,把宁夏打造成承接中国东部地区和阿拉伯国家的重要的生产基地,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基地,成为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