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象表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其重心逐渐向中国倾斜,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其中的关键力量。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而且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和对外投资条件。近日,本报记者就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成思。
包头稀土湖调查:稀土冶炼成污染源 暗藏生态炸弹 11月多数城市房价上涨
海关称每天8000人频繁进出走私 香港否认十万亿对冲基金囤香港 民间资本30%高息输血地产业 中国明年煤炭供应依然趋紧 俄特警粗暴抓捕中国人照片引热议 益智:收缩货币量非抑制通胀良策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有利
记者:您认为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是否具备?
张成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汇储备的增加、人民币的“坚挺”、外汇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的完善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首先,一国货币国际化需要以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人民币逐步成为“硬通货”。2005年7月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基本保持在1?8.3的水平,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当稳定。
第三,人民币作为重要结算货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要结算货币。
最后,外汇管制不断取消,人民币管理趋向宽松,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都为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三种模式或可借鉴
记者: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模式?
张成思:国际上目前大致有3种货币国际化的模式。一是金本位时期的英镑模式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及以后的美元模式,即由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该模式的基本路径为:经济基础决定了货币的中心地位,然后凭借其大国的政治经济优势,通过国际协议、协定加以确立和强化,使其成为关键的国际货币。
二是欧元模式,即在核心国主导下,联合相关国家通过积极的政策协调和推动,从贸易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
创造单一货币。欧元的诞生是欧盟区内各国政府合作与政策协调的结果,在其成功创造的过程中,马克起到了核心货币的作用。这种通过建立区内的关键货币和区域合作的方式来推进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就是日元模式,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日元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货币;而境外日元的增加,尤其是欧洲日元市场的发展又加速了国内金融制度的自由化改革,金融自由化进一步促使日元国际化。
由近及远完成目标
记者: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路径该怎么走?
张成思: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实际上更多的是选择日元国际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符合中国的国情。近年来,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日益完善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充足的外汇储备成为人民币坚挺和国际信誉良好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人民币只有依托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来实现国际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循“人民币周边国际化人民币亚洲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过程。
先说人民币周边国际化。人民币周边国际化分为市场导向与市场导向和政府政策共同推动两种形式:市场导向的国际化是基于贸易和金融往来中对人民币日益增加的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市场导向和政府政策支持共同推动国际化,则既有经贸往来中形成的对人民币的需求,又有东道国或地区政府政策的推动。
再谈谈人民币亚洲化。人民币亚洲化需要通过两种渠道的政策推进:一是采取签署国家间或省际间的双边和多边协议的形式,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或接壤省际间创建自由贸易区和经济圈,在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圈成员中的贸易投资往来中,鼓励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以及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和投融资的支付手段,鼓励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圈内成员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创建亚洲人民币债券市场;二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参与货币合作,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体系;创建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或在短期内和日元权重相当的主导货币,并渐进地提升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待条件成熟时,使人民币分步骤地完全替代货币区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即主导货币区域化,真正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