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电子政务案例 查看内容

六盘水:“数字凉都”的实践与探索

2011-5-25 11:39| 阅读次数: 1082| 发布者: admin

摘要: 六盘水的电子政务建设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纳入统一的平台加以规划,一开始便确立了“三统一分”的管理体制框架,有效地避免了多头领导,重复建设。
六盘水的电子政务建设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纳入统一的平台加以规划,一开始便确立了“三统一分”的管理体制框架,有效地避免了多头领导,重复建设。

六盘水的电子政务建设既有“先天不足”又有“后天努力”,“后天努力”在于六盘水一开始就坚持“大政府”理念,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纳入统一的平台加以规划,一开始便确立了“三统一分”的管理体制框架,有效地避免了多头领导,重复建设。

六盘水是位于贵州省西部的一座移民城市,是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六盘水因辖下的六枝特区、盘县、水城三个县级行政区而得名,又因终年气候宜人适合避暑而素有“中国凉都”美誉。目前,六盘水全市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4.52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3.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85亿,在贵州省排在贵阳、遵义、毕节之后,列第四。

来六盘水采访,是此次贵州之行刻意安排的行程,因为之前曾发现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管理体制很特殊——由一个“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的机构统揽全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信息化建设,这种管理体制不仅在省内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属少见。

六盘水之行,让记者充分了解了这种体制,也看到了一个地处偏远的西部城市推进政务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艰辛和所作出的努力。

一、六盘水政务信息化的建设历程

六盘水市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1995年,就由当时的计委信息中心牵头建设了贵州省第一个市级城域网——“市政网”,到1997年光纤网络辐射到市几大班子和市计委等十多个部门。

2001年,市政府建立了与省政府连接的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2002年,市政府办公业务软件投入使用,初步实现了公文的内部网上流转。

2003年,六盘水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四大班子秘书长和市长助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组织、协调和领导。领导小组决定将原市政府办下属的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与归口市计委管理的市信息中心合并,组建“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同时将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也设在这个中心。新组建的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副县级事业单位,其宗旨是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提供管理和服务,主要职责包括研究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地方性政策、规定、管理办法、技术规范及标准,并组织实施;会同发改委、财政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资金进行管理,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审批;负责全市政务信息化推进工作和相关技术服务工作等。到目前,中心共设有4科(室)一部,即办公室、综合科、网络科、数据程序科和信息技术服务部,共有编制21人,目前在编15人,从社会聘用3人,共18人。

2003年8月,六盘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要遵循的“三统一分”的原则:即一是要统一机构,党政合一,避免形成管理机构党政分设的局面;二是统一网络,要统一构建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三是统一软件,电子政务的核心应用软件要统一开发,集中布署;四是分级管理,即政务数据交换中心、核心应用软件和核心网络由市委市政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和维护,各部门子网及设备由部门负责维护。

2004年3月,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的《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建设(2004-2006)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提出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体系、四类应用”的总体框架:一个平台即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两个中心即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管理中心;三个体系即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四类应用系统即经济调节类应用系统、市场监管类应用系统、社会管理类应用系统和公共服务类应用系统。《规划》明确了业务应用、信息资源、安全保密体系建设等任务,并按年度规划了一、二、三期工程。

两个月以后——即2004年5月,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网络平台、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四大班子局域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内外网门户、公文交换、公文库、法规库、四大班子OA等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850万元。2006年1月17日,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通过省信息产业厅主持的验收。

2005年底,市级电子政务建设二期工程启动,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150万元,建设项目有市委常委楼网络及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扩建、电子政务培训中心机房工程、电子印章系统。现在,六盘水市电子政务网已完全覆盖市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四个县区党委政府,接入部门达210多个,接入市电子政务网的计算机终端1500余台,其中通过光纤连接方式有89个部门,VPN方式接入有121个部门,为全市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007年1月1日起,电子公文在六盘水全面应用,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和市政协办不再印发非涉密纸质文件。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六盘水在建设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始终将“应用”摆在第一位。2005年6月,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一期工程应用的通知》。从2006年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应用推进力度,连续两年把电子政务应用列入市直机关业务目标年度考核。目前,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