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桂林理工大学课外科技活动一瞥
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特色”人才,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桂林理工大学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
课外科技活动助学生创新
该校学生佘华煜日前荣获2009-2011年微软最有价值专家,并成为2010-2011 微软全球 Springboard 系列专家组成员。此外,他还获得2009 Windows 7 全球社区发布“突出贡献奖”、200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本科组)特等奖、2010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 该校学生谢妍亦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而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张桂玲在校期间,便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收录2篇……这些成功同学的背后有个共同的经历: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该校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共有33项作品获奖,连续七届比赛总分名列广西高校第一,连续六届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并被确定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唯一发起单位。近5年来,在全国和全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汽车智能设计、化学化工、英语大赛等竞赛中,该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0多项;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科研项目2000余项,直接参与学生10000多人次;组织开展“屏风讲坛”、“雁山讲坛”等学术报告会200多场,一批院士、专家、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以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近10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广西高校前茅。“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是用人单位的一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