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由头:据有关报道,广东东莞9个党政机关开微博,粉丝多达11万。微博时代兴起,官方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类似于广东东莞这样的官方微博群还有很多。官方微博大兴背后,有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比如微博的管理等,目前党政机关的微博开的多,但有专业人员维护的少,而开了微博的官员对于是否曝光官方身份,也存在争议,此外党政机关以及官员个人微博上的言论尺度应该如何把握,意见并不一致,有人觉得尺度应该尽量放开,有人觉得该删的要删,尺度要在互动中摸索。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官方微博到底要如何开呢? 随着网络的发展,政府与群众互动的方式与时俱进地进入了微博时代。作为一种快捷的迷你型博客,微博已经成为各国政界与民众交流的重要方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逐渐迈入世界强国之列,有些国外政要,如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也开通了中文微博。2010年,曾被誉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异军突起成为备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尝鲜官民互动网络新模式。在中国,微博作为新兴媒体,也被越来越多的各级政府所采用。时至今日,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已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级以及众多职能部门,政府机构与官员开微博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微博是政府发声的新渠道 本质上,政府微博与电子政务、官方网站、官方博客这些平台与渠道一样,包含两个内在问题:一个是政府对信息时代趋势的态度是什么,怎么看待网络技术与手段;一个是政府在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上的基本品质与形象。微博使得基层部门可能存在的欺上瞒下行为变得更加困难,上级领导更容易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降低了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有利于社会治理。同时,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自下而上的基层民意表达渠道。政府微博在畅通官民对话渠道、拉近官民距离、塑造政府机构亲民形象方面的无形收益也相当可观。作为融合多种媒介形态传播特点的新型传播工具,官方微博以其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便捷性、实效性和信息的综合性、互动性的特点,亮点频现,优势凸显,成为政府发声的新渠道。 微博并非唯一渠道,谨防政绩风 值得注意的是,微博虽然是政府发声的新渠道,但绝不可以把它当成唯一渠道。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一些民众沟通,但也有大量民众可能并不在这种联系之内。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开微博是一件不必过于兴奋的事情。当年政府网站兴起的时候,也是成绩多多,风风火火,现在来看,里面的问题不少。有多少地方的政府网站能够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我们的网站已经是公开政府信息的重要渠道”?还有为方便服务的各类政务信箱、论坛,又曾出过多少让人遗憾的故事,甚至沦为公众舆论的笑柄? 文章作者:朱春奎 责任编辑:吕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