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普及,一些网民将现实中不满转化为网络上的“拍砖”(网络语言,即抨击),并将矛头引向党和政府,影响恶劣。对此,广东省湛江市纪委创新网络监察制度,把网民的激化情绪转化为有效投诉,确保每件有凭有据的实名举报“件件有回音”,从而有效化解矛盾,在网民中树立威望,增强了地方党委政府在网络世界的“向心力”。目前,网络监察正在成为解决基层信访纠纷的新渠道,这为党和政府如何取信网民、赢得虚拟社会提供了经验借鉴。 网民“不平则鸣” 网络监察“有鸣则回” 2010年初,湛江市网民发贴举报廉江市石城镇铜锣埇村支部书记黄友春涉嫌冒领挪用安居工程款问题,言辞激烈。2010年3月,湛江市廉江市青平镇村民阮俊良发贴反映一些村干部在计划生育办证工作中违规收取押金,引起不少网友关注…… 湛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小刚说,近年来,网络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诉求、揭露社会腐败现象、参与监督的重要途径。不少群众遭遇难题或不公正待遇之后,直接上网发贴给政府“拍砖”,但是由于网络投诉难以及时、准确反映到相关职能部门,或者由于职能部门跟进速度滞后,导致群众的投诉常常是泥牛入海,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网友对政府渐生不满,党和政府威信和形象严重受损。为此,湛江市纪委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不平则鸣,有鸣则回”的平台。张小刚说,湛江市首先建立了一个“一键式”投诉通道,汇集全市32个举报投诉邮箱和电话的专题频道,网友登陆后即可把投诉内容直接送达到对口的职能部门;其次是在综合信息平台上,建设专题性网站,针对农村村务、党务、财务的,有“村务e路通”;针对行政审批的,有湛江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针对重点项目的,有湛江市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督查督办电子监察系统;针对行风建设的,有《湛江行风热线》;广泛听取群众心声的,有“清风BBS”。与此同时,湛江纪委还主动收集网民投诉,即通过与湛江市内碧海银沙网站、湛江新闻网等影响力较大的网站论坛联动,将各大论坛内署实名的具有揭示问题性质的帖子统一收集。然后湛江市纪检将帖子登记编号,交由相关各职能部门限期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发帖者,从而使网友不致于仅仅在网上赚取同情,而是能够使问题得到澄清、解决。 张小刚说,借助网络监察,黄友春等人被查实共冒领、挪用该村16户村民的安居工程款8万元,并已进行立案检查。而阮俊良投诉的有关村委违规收取押金问题也被查实,并督促予以整改……只要是合理诉求的,一般有关部门都会给予明确答复。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湛江纪委信访室共收到网络举报件729件,而全市网络举报量约120件,占信访月总量比约20%,且增势不减。 实现“三大突破” 让网民实现“鸣亦有道”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部门也都开通了电子投诉、网络信访,但成效却并不明显。而湛江市纪委能够借助网络监察有效处置纠纷、遏制腐败,主要是由于突破了对网络的传统认识误区,积极为网民提供一个说话的地方,并且建章立制保障网民说话有人听、还管用。首先,从害怕网络到敞开门路。张小刚说,一些政府部门担心网络的互动性会增加风险,而且一旦放开了,管不住。而湛江市纪委监察局则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特点,使网络成为界面友好的“你来我网”, 敞开门路鼓励网民谈问题、讲真话,并不断将触角延伸至湛江市1503个行政村,使所有农民都可以通过湛江市的“村务e路通”网络直接向湛江各级纪检部门反映问题。此外,甚至主动邀请网友参与湛江纪检网站的管理(担任一些版块的版主),召开网以座谈会,倾听他们对加强网络监督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网络大众的沟通联系。 其次,从删贴、封帖到善用网贴、善用舆情。湛江市纪委宣教室主任李利君说,一些政府部门总认为网友发贴“拍砖”让政府难堪,而湛江市纪委则转换思路,借助网络舆情来督办工作,甚至主动在湛江纪委“清风竹影”网站上设置一些议题鼓励“拍砖”, 听民意办实事。“事实上,只有敢于把问题晾出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好问题。近年来借助网络,一个个贪官被网友暴露并被挖了出来。可以说,如何用好网络发挥监督职能,对纪检监察机关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此外,从不理不睬到纳入交办范围,与政绩挂钩。湛江市纪委党廉室主任孙黄洲说,一些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不重视,政府网站大多在“睡觉”,因此网民的投诉只能是自说自话,宣泄情绪。而湛江市纪委则建立一套考核机制把网络平台建设管理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明确规定各县(市、区)纪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纪委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同时,严格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处理网民投诉的工作流程和责任,要求职能部门在收到投诉、处理投诉等各环节都及时向网民反馈。归属信访室的办理的,限期在60天内给网民一个处理结果或者说明;归属“村务e路通”的,要在30天内内及时处理,处理不及时的,从总分中扣除0.5分。如果总分排列末位,市纪委给予县(市、区)纪委直接责任人书面“提醒注意”,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市纪委书面通报批评县(市、区)纪委第一责任人。 完善网络监察 亟待解决三大难题 湛江市纪委信访室主任张昌武说,目前湛江纪委通过网络监察解民忧纾民困,让网民对政府产生了亲近感、信任感,增强了政府在网络上的威望,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但在实际工作中,网络监察仍有三大难题待解:其一,网络信息的虚假性。张昌武说,一些群众在借助网络讲掏心窝话的时候,有些网民则是在发布或掺杂许多无效、虚假、夸大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恶意信息。这种虚假投诉信息情况比较多见。比如今年1月5日,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港村村民陈史言,在多个网站发布信息,反映湛江公安边防支太平边防派出所收取网吧保护费等问题,然而经过调查却发现陈史言所反映的问题查无实据,陈史言发贴“造谣”真正目的是为了威胁派出所返还其被扣物和泄愤。其二,网民的盲从性。湛江师范学院教授龙鸣说,由于并不是每个网民都有辨别力,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经网络迅速传播后,特别容易蛊惑人,有些问题在澄清前就已经形成了严重问题,甚至已演化成重大影响的社会公众事件,从而对相关职能部门的实际调查形成了掣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测,及早发现,提早介入。其三,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不健全。在如何界定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规。 龙鸣还表示,尽管网络监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联系政府与网民的新渠道,只要不断规范相关制度建设,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调处,使群众有渠道表达诉求,将会极大地减少群众上访事件,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此外,网络虚拟世界上的诉求最终还要依赖现实相关部门的解决,因此相关部门也要注重虚实结合,网上和网下形成合力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关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