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遍地、一‘盐’难尽、油浪滚滚、底气十足”。这是当地百姓形容陕西省榆林市丰富的煤、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时常用的四个短语。有着中国“科威特”之称的榆林,既是曾经传唱出红色经典《东方红》的革命老区,又是建设之中的能源新都。 当记者踏上这片南邻黄土高坡、北接鄂尔多斯草原的陕北土地,眼前呈现的是公路上络绎不绝的运煤挂车,相映成趣的楼群与吊车,以及建设中的科技新城。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榆林而言,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新故事发生。 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正在帮助榆林有效地管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为榆林市建设平安城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个系统监控2100家旅馆 郭子祥是榆林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旅馆住宿治安管理的一名民警。原来,要想了解各个酒店、旅馆的旅客住宿、治安情况,郭子祥得翻查每家旅馆填报的一摞又一摞厚厚的住宿人员信息登记表,然后挨个走访旅馆,了解治安情况。 因为过去公安局对旅馆进行管理的流程是,旅馆业主将入住旅客的相关信息登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这些信息包括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每天晚上,业主要捧着厚厚的登记册送到管辖区内的派出所,换回前天送过去的登记册。这种落后的方式极其不方便——如果登记薄上的字迹潦草、信息登记不完全,派出所还要给业主打电话确定或完善,效率很低。 而现在,郭子祥只要打开电脑,就能实时掌握全市2100家大大小小旅馆的情况,每家宾馆的入住率、入住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照片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能做到如此,靠的是榆林市公安局建设推广的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来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流动人口可能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榆林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白玉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地方的经济上去了,前来旅游、务工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多,给当地治安带来很大压力。在有着360万人口的榆林市,共有大大小小旅馆2100家,每天的流动人口有2~3万人,白玉功介绍说。 为了管好日益激增的流动人口,保障当地社会治安,榆林市公安局必须改变以往那种依靠纸质传递信息和民警巡查的粗放式管理方式。于是,按照公安部的要求,榆林市于2006年开始正式安装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操作非常简单。系统前端是部署在各个旅馆的一套电脑设备和专用软件,以及特种扫描仪。系统供应商北京博雅英杰科技公司在公安部的标准之上,增加了无线传输、自动识别、人脸比对功能。旅客进入酒店或旅馆办理入住时,酒店或者旅馆的服务人员将旅客身份证放在特种扫描仪上,点击软件的扫描按钮,30秒内即可扫描完身份证并上传信息。通过无线网络,服务人员将旅客身份信息数据上传到公安局的后台服务器。 收集到这些数据之后,榆林市公安局后台服务器将这些数据与公安部权威的人口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确认。完成一次信息比对只需30秒,可以确认旅客的真实合法身份,如果旅客身份有疑,系统就会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