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问题掷地有声的话语,引起人大代表的强烈共鸣。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第二小组刚开始审议,大家就纷纷畅谈起教育话题。
“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问题掷地有声的话语,引起人大代表的强烈共鸣。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第二小组刚开始审议,大家就纷纷畅谈起教育话题。
来自同江市街津口乡渔业村的赫哲族代表刘蕾第一个举起了手:“我作为来自基层的农民,谈的问题不一定深刻,但能代表最底层群众的心声。总理的报告十分关心农民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了我很大的振奋和鼓舞。我所在的村子,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有个问题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那就是农民的教育。教育对农村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农村的教育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建议国家在全面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把农村教育放在最重要位置上。”
她进一步说:“国家给农村和农民的政策相当多,非常好,但农民有一个‘弱点’就是靠天吃饭,如果遇到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在目前农村教育普遍落后的情况下,一部分农民子女要转到城里就学。像我们乡里的中学合并到市里后,乡里的孩子要到市里上学,上学后要有生活费,住宿费,还有节假日回家的路费。尽管国家给了一定的补助,也减免了义务教育学费,但在生活费上还是有些负担。家庭优越的孩子还可以,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城乡合并后就放弃求学了。我特别希望国家在给农民子女就学方面能加大支持力度。此外,有一部分农民对子女进入城里上学不放心,跟着到城里陪读,现在有些地方为农民工到城市后的定居、发展提供了优惠,希望国家给到城市购房的农民更多照顾。”
陈承贵代表接过话头:“其实不仅要对农村教育加大倾斜和投入,高等教育也要享受公平、均衡的政策扶持。我省作为边疆省份,近年来为高校投入10 多亿元,人均教育水平在全国位置居前,为包括新疆、西藏、宁夏等在内边远省份无偿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大部分毕业生都没有留在黑龙江。拿佳木斯大学来说,每年毕业五六千人,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留在本省。对此,国家应统筹兼顾,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
“约有50%的学生到南方发达地区就业了。一些发达地区不但教育投入少,还对我们的毕业生挑挑捡捡。”李继纯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发言一个接着一个。兴致一阵高过一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拳拳之意在每位代表心中激荡、涌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尽快启动。”
“我省也应该享受中央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政策。”
“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的素质和国家未来。”代表们一致表示,不仅要永远铭记这个道理,而且更是努力践行的责任与使命。
(记者 贾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