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炙手可热的互联网社交领域的老大Facebook Facebook承认聘请著名公关公司博雅公关(Burson-Marsteller)帮助其传播谷歌负面报道后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国外的博客甚至针对博雅公关就此事的公开信进行了逐段的解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卑鄙、低劣、肮脏。真是“出类拔萃”。至于另外一个当事人Facebook呢?自然也是脱不了干系,只是外界对其的指责相对于博雅来说要温柔了许多。 笔者在此不是要说谁对,谁错的问题,因为类似的这种事情,在互联网和IT行业屡见不鲜,甚至是一种潜规则,国内有,国外也存在,只不过有的做得不够隐秘,或者太过分(背离了事实和常识)的时候,被曝光出来而已。 其实任何企业,都有它的强项与弱势,如果单从负面的角度看,即都有负面的因素在里面。具体到此次Facebook制造谷歌负面新闻,笔者认为,Facebook和博雅所找的所谓谷歌侵犯用户隐私(在国外是相当重视的问题)这个所谓谷歌负面的新闻点并不高明。说到互联网的隐私,又有哪个公司能比得上Facebook与隐私间的联系更密切和引人关注呢?这从之前Facebook飞速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与隐私相关得到了明证,这也极度符合常识。笔者在这里并非说Facebook不注重用户的隐私保护,而是对基于社交网络的Facebook来说,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Facebook的成败。即隐私和隐私保护既是Facebook今天和未来发展的最大软肋,又是最大的优势。从关关的角度看,这就意味着最大的风险和机会。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当然不是,要不怎么就会有机遇与挑战并存一说了。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最大机会,最大的机会有可能就是最大的风险,至于最后的事实和结果如何则在于企业自身的把控和实力。从这个角度看,Facebook和博雅以用户隐私作为噱头来制造谷歌的负面新闻,不管之后是否会对谷歌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之前,已经将自己推到了极易遭受对手反击的境地。不知道之前,Facebook和博雅是否想到了这点。 据称,Facebook发言人已经承认该公司聘请博雅对谷歌做出回击,并点出了两个理由:首先,Facebook认为谷歌的一些做法确实引起了用户隐私方面的担忧;其次,或许也是更为重要的是,Facebook对谷歌在自有社交网站服务中采用Facebook数据的做法感到不满。从Facebook的这两个理由,笔者认为,在与博雅合作一起制造谷歌负面新闻之初,Facebook(客户)就缺乏足够的理由,或者是没有想清楚,通过制造谷歌的负面新闻要达到什么目的。 首先是一些做法,什么做法?关键是这个做法是否威胁到了Facebook核心的领域。也许有人会说,人家Facebook的第二条理由不是很充分吗?自己的数据被谷歌社交网站采用。初看起来,确实有关,但接着往下想的话,之前谷歌一直指责Facebook不对谷歌开放自己的用户数据,既然如此,谷歌又是如何采用Facebook的数据呢? 言外之意,Facebook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用户数据不被外界利用呢?即用户隐私的外泄呢?更何况一个成功的社交网络不是简单地拿到用户的数据就可以成功的,否则按照谷歌在互联网的实力,不会像外界所看到,其在社交网络或者和社交相关的服务及产品,总给人屡战屡败的感觉,事实也大抵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Facebook以此作为噱头的做法,究竟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就很值得商榷了。而作为Facebook的公关博雅非但没有提供很好的建议,尤其是缺乏对于Facebook和谷歌竞争业务及态势的客观了解,所以甚至做出了超过Facebook(客户)本来就含混不清的公关要求的举动。 反观谷歌的反应,据称,谷歌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还是第一次听说Facebook的这种指责,需要时间考虑如何做出回应。不知道其他业内人士对此有何看法,也许正印证了前面笔者的分析,用隐私这种噱头来指责谷歌,不是首先把自己又置于隐私保护的风头浪尖了吗?至少用户关注隐私的程度,就Facebook来说,要远甚于谷歌。要想说隐私还是先说说Facebook自己吧(如果谷歌对此回应的话)。所以谷歌根本没有想到Facebook会冒险以此来指责自己。这让笔者想起了之前谷歌抨击微软抄袭其搜索结果,及外界质疑其搜索偏向自家网站的情景。不但回应迅速,而且相当专业,既有自己的工程师,也有外界的专家,与今天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何?很简单,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谷歌的核心业务搜索。 说到这里,笔者认为,Facebook制造谷歌负面新闻既使未被披露,也不会对谷歌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从Facebook与博雅共同谋划的这起公关案例本身对于对手就无关痛痒,相反却隐含着之后对于自己不小的风险(即让对手有很大的反击空间),基本没有任何公关的价值,但被曝光之后,基本上就应该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了。我们的企业和为之提供服务的公关公司,市场分析统计等公司在这个事件中又能得到怎样有益的启示呢?价值与代价如何权衡?足以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