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你知道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是谁吗?他就是清末民初的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国安。
在清华学校工字厅门口的东墙上,悬挂着一面铜质壁牌,上面写着“纪念校长唐国安君”的字样,每一名进入校园的师生,都能第一眼看到。
唐国安,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19世纪70年代初,唐国安在家乡读私塾,他聪明智慧,勤奋好学。经族叔唐廷枢举荐,以第36名排序与詹天佑、唐绍仪等120人,入选为清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1873年,他作为第二批幼童赴美。他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新不列颠中学,1879年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1881年,因清政府中止留学政策,学业未竟提前回国。
回国后,唐国安投身洋务运动,历经20余年的历练。清末,唐国安进入清政府中央机构,参与处理国际事务。晚年,他主理清华工作。
1910年,唐国安任外务部考工司主事,为游美学务部肄业馆选址清华园,经奏准取名“清华学堂”。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唐国安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主持清华工作以后,立志要在中国办出一所能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高等学府。他改革制度、整顿校务、广纳贤才,选考优生的一系列工作,对清华的发展乃至现当代的中国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国安为清华做的两件事。
让清华财政独立。虽说有庚子赔款退款支撑,但清华大学创立时期经费常不能按期发放。唐国安为此四处奔走,吁请上级支持解决。1913年7月15日,他在病榻上拖着病体给“外务部”写报告,强调清华专款只能专用,不应将庚子赔款的退款列为国家常规收入而随意挪用。此后,清华的办学资金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抓住时机扩充校园。唐国安一年之内两次扩充校园。第一次在1913年春,请政府将清华园西邻之近春园划拨学校使用,获准;接着,再次请政府将近春园西邻之长春园东南隅划拨学校,获准。这两次扩充共增地480亩。
唐国安曾说,“一年之间,精力耗于校务者半,耗于款务者半”。他上任仅1年的时间,日夜操劳,呕心沥血,而自己却付出了健康的代价。1913年,唐国安积劳成疾,病逝在校长任上,也成为了清华第一位死于任上的校长。(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