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行业资讯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高三女生获小诺贝尔奖 名字将命名1颗小行星

2011-5-27 12:00| 阅读次数: 968| 发布者: coderchen

摘要: 施轶萌获“小诺贝尔奖”(图片来源:北京日报)本报讯 昨天,人大附中传来好消息:该校一名高三女生在2011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得物理学一等奖,打破了北京选手在英特尔大赛上的获奖纪录。据悉,她除获得3 ...

高三女生获小诺贝尔奖 名字将命名1颗小行星

施轶萌获“小诺贝尔奖”(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 昨天,人大附中传来好消息:该校一名高三女生在2011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得物理学一等奖,打破了北京选手在英特尔大赛上的获奖纪录。据悉,她除获得3000美元奖金外,还将有一颗小行星用她的名字来命名。

我对这个女生表示:

0
膜拜
0
不屑

获奖学生名叫施轶萌。昨天上午,刚刚从美国回京的施轶萌出现在校园里。她身穿校服,长发垂肩,看上去十分文静,说起话来声音清脆。据她介绍,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被誉为青少年界的“小诺贝尔奖”,涉及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共有17个参赛项目,包括动物学、地球学科、微生物等。今年的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青少年参与角逐。

施轶萌获得的是物理与天文学类一等奖,她获奖的项目是:基于风洞实验的昆虫及仿生翼流场特性研究。据悉,该项目还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等3个机构颁发的三个专项奖,而她的这一成绩也创下北京学生参加该项比赛的最佳成绩。

“我小时候很喜欢观察昆虫,老琢磨蜜蜂为什么会飞。”问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课题,施轶萌说。不过,她真正与科学结缘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那年,她随家人去美国玩,正好父亲的朋友在美国一所高校分子实验室工作,她因此获得了参观实验室的机会。“那是我第一次进实验室,立刻就被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迷住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施轶萌记忆犹新。在这位熟人的鼓励下,她开始尝试进行生物培养实验。在美国半个月时间里,有一半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初三毕业那年的暑假,施轶萌又去了美国的那个实验室,这一次,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了。

上高中后,施轶萌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选择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昆虫飞行。为找到合适的昆虫做实验,施轶萌经常利用周末去野外捉蝴蝶、蜻蜓和胡蜂,还多次去香山养蜂人那儿买蜜蜂。“每次都要买两小瓶,每瓶大概二三十只吧!”

  • 1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