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管理学界的“四大迷失”

2011-5-26 15:54| 阅读次数: 4026| 发布者: wahaha512

摘要: 一、“四大迷失”的含义 1、“实践迷失”:也称为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指管理理论(管理学研究成果)难以指导实践、难以解决实践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学研究者“自娱自乐”、“做练习”式做研究,对实践“插不上嘴 ...

2、改革学术评价体系

认清研究成果的价值排序,改革学术评价体系,不再片面强调刊物等级指标,而是以“使用者、读者、引用者”为核心,按照研究者的自我定位分类进行评价。详细论述见“客户迷失”的论文。

3、对研究方法“拨乱反正”

(1)纠正实证研究的狭隘化

实证研究是用事实和证据来发现真相和因果关系。例如,律师为当事人辩护时,为了发现真相和求证因果关系,会收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典型应用。遗憾的是,管理学界对这种实证研究视而不见,反而把实证研究的含义狭隘化,误认为只有量化建模法才是实证研究。因此,必须纠正实证研究的狭隘化,只要事实和证据确凿,推导结论有理有据,不管是扎根方法、实证体悟法、观察思考法、简单计算法,还是案例法、实验法,都应属于实证研究。

(2)扶持非主流实证研究方法

量化建模法的优势是内部效度可以检验,但是,对管理学研究成果来说,外部效度比内部效度更重要。扎根方法、实证体悟法、观察思考法、简单计算法、案例法、实验法的外部效度通常比量化建模法更高,但是,一流管理学期刊上用这些方法的论文与量化建模法的论文数量之比太低。建议一流管理学期刊给这些非主流弱势方法开辟专门栏目、留出文章数量额度。

(3)避免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失衡

类似管理学中抬高量化研究、贬低质化研究的现象,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自然科学有两大传统:博物学传统和数理传统。科学史上博物学的地盘不断被侵蚀。但是,博物学对人类经验、知觉的拓展是实质性的,永远不会终结。在哲学界,即使是真正能够揭示真相和因果关系的数学化,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在管理学界,量化模型的研究结论中真科学与伪科学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因此,管理学更应该保持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的平等地位,避免让两者之一垄断学术阵地。

4、管理学研究者自我救赎

上述第2、第3项属于再造学术环境,如果学术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只能靠管理学研究者自我救赎。在同样的不良的学术环境下,仍然会有一部分研究者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学术环境无疑是管理学界“四大迷失”的重要原因,但是,研究者不应把问题全部归咎于学术环境,不应把学术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当作自甘迷失、不思自我救赎的借口。按照“问题驱动”的研究理念,问题越多,反而是出成果的机会越多。

根据“物以稀为贵”原理,在研究方法由量化建模法统治,研究对象充满伪问题或弱问题的情况下,如果研究者按照问题驱动的理念、使用非主流的有效方法,不仅这种研究理念和方法是稀缺的、珍贵的,而且有可能取得高价值成果、获得高回报。

用非主流的扎根方法、实证体悟法、多案例研究法、实验法耗费精力多,成果难以在一流期刊发表,对职称晋升不利,短期内出力不讨好。跟随主流研究方法,“做练习”、“自娱自乐”式做研究,是管理学研究者风险最小的决策,但是,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自己才有价值!如果研究者想通过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就应该以问题驱动来选择研究对象,以“扎根精神”进行研究让问题和理论自然涌现,这样取得重大创新或重大成果的概率更大。一旦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不一定是管理学界主流的认可),研究者不仅实现了自我救赎,也实现了对管理学的救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