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六: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班彪之少子。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孝谨、勤苦、不耻劳辱。口才很好,读书涉猎较广,比较喜欢人物传记。他的哥哥班固成为皇家校书郎小官。班超与母亲也跟随到洛阳居住。因家里很贫穷,只好为官府写写文字,赚得润笔费谋生。写文章是很辛苦的事,尝辍业把笔扔在地上大声叹息,说大丈夫没有其它志向,应当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外交成就来封侯,安能长久从事文字工作?左右的同事秘书们听了他的叹息与志向都嘲笑与讽刺他。他对秘书们说,你们这些人怎么知道与理解我的雄心志向?后来,班超在西域从事外交管理工作,任职射声校尉,封定远侯,食邑千户。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之一掌待诏射声,秩比二千石。所属有丞及司马,领兵七百人。 例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陈蕃年纪15岁,尝闲情逸致地独处一间房子,而庭宇杂草丛生,灰尘垃圾堆到四处都是。他父新朋友同郡人薛勤来到他家中,跟陈蕃说,小伙子你怎么不把卫生打扫干净来招待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应该为国家埽除污秽,怎么能只埽除一室?薛勤知道陈蕃有清世志向,甚奇之。后来,陈蕃官至太傅。 例八: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诸葛亮早年是孤儿,诸葛亮与弟弟跟叔父豫章太守诸葛玄一起生活,后来汉朝用朱皓代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又带着诸葛亮兄弟前往荆州投靠旧朋好友刘表,依附刘表。诸葛玄去世的,诸葛亮边种田,边读书,喜欢唱葬歌《梁父吟》。他个子比较高,每次都把自己比如成管仲,乐毅。当时的世人,没有承认诸葛亮的才能能比得上管仲与乐毅,不相信诸葛亮,有人还认为诸葛亮自吹自擂。只有博陵崔州平与颍川徐庶跟诸葛亮关系很好,他们俩认为诸葛亮讲的是真话,确实能跟管仲,乐毅不相上下。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官至蜀国总理,封武乡侯。 这样的历史人物案例举不胜举。成功的规律离不个人的志向与自信,还有为成功所付出的行动与努力。当然,在中国历史上是以当官为成功目标的。那个时代,是农业经济时代,人的成功与成就,也只有当官一个途径。虽然现在社会这种封建残余思想还很严重,但是社会在进步,在发展,思想观念是前进的,是不会倒退的。我们现在处于是的后工业化时代。农业与工业,都离不开商业。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讲过,年青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其实,很多人应该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去在各行各业打拼,成为行业出类拔萃者。又或者去创办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与企业帝国,解决就业,为国家增加税收,用钱去帮助与救济别人,多做慈善事业。而不是想办法只为了当官而当官,而去贪腐,而去向老百姓耍威风。如果当官是为了真诚地服务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这样的成功人士是值得赞美与赞扬的。湘潭市村级直选村长与居委会主任,当地许多群众选民都表现出了一种热情,不但积极参与,而且还积极称赞共产党这样做是一大进步,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提升很高。 成功是离不开贝尔效应的。贝尔效应是管理学中的一条重要的、经典的管理法则。作为管理者,要了解贝尔效应的激励作用与主观能动作用。让自己或者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成功标的,去创造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