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比亚迪公司的竞争战略

2011-5-25 14:49| 阅读次数: 1599| 发布者: admin

摘要: 比亚迪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专业制造充电电池的企业,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比亚迪采用自己动手制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一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以尽可能用人工代替机器,从而实现低成本 ...

  1995年2月比亚迪公司成立时,王传福要制造充电电池,不过,当时的电池市场完全是日本人的天下,三洋、东芝等一些日本电池制造商占据着世界90%以上的市场,为了保持垄断,日本人禁止出口充电电池技术及设备,甚至禁止在中国投资建厂。

  王传福对于电池并不陌生,在大学本科时就开始接触电池,研究生时的课题是电池,毕业后留在有色金属研究院继续研究电池,1992年26岁的王传福已破格升为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做电池,王传福决定从技术最成熟也是最为低端的镍镉电池做起。

  比亚迪的做法是自己动手制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一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以尽可能用人工代替机器。比亚迪负责生产的副总裁王念强介绍,“我们第一条生产线日产三四千个镍镉电池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如果进口日本人的生产线,投资至少要几千万元,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有钱也买不到),而廉价劳动力是我们可利用的资源”。1995年销售量为3000万块,1996年为6300万块,1997年为1.5亿块,1997年已上升为世界第四位;接着比亚迪开始了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的研发,1997年比亚迪镍氢电池销售量达 1900万只,一举进入世界第七名。

  1998—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电动玩具制造商、日本的Nikk。公司将比亚迪作为他们的电池供应商,这等于在日本人的后院放了一把火;在欧洲市场,比亚迪开始为飞利浦的无绳电话提供电池,同年,世界上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V—tech成了比亚迪的客户。1999、2000年比亚迪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SlT、Uniden、电动工具商Ryobi Crahsman和业界老大TTI

  此时王传福又将目光盯到了锂电池,比亚迪投入大量资金开始锂电池研发并很快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2000年11月,比亚迪已成为MOTOROLA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比亚迪因此获得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比亚迪人工代替机器的功夫是“登峰造极”,王传福说:“对设备要求越高,投入越多的产品,我们这种方法就越有优势”。以锂电池为例,日本厂商用的是全自动生产线,全干燥环境生产,比亚迪通过不断摸索开发出半干燥环境生产工艺,他们把日本人整条生产线分解成辅助制片、卷绕、激光焊、注液、检测分容和包装7个车间,每个车间又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易操作的工序,使用大量人工代替昂贵的机器,一条日产10万只锂电池生产线,比亚迪使用2000个工人,他们的设备投资只有5000万元人民币,日本人只要用 200个工人,而设备投资要1亿美元,因此,比亚迪每块电池成本只有1元人民币左右,日本则达到5~6元人民币,比亚迪的成本优势一目了然。

  比亚迪用人工代替机器的另一个好处是:日本人的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规格的电池,要生产新型号的电池只有重新投资建新的生产线,而比亚迪只要稍微改变几个工序,对员工稍作培训即可实现,这使得比亚迪在接受不同用户的不同订单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比亚迪锂电池的产品型号是世界上最多的,前来参观的日本同行只有摇头兴叹。

  1995年以250万元人民币借款、20名员工起家的比亚迪公司,7年后员工已达1.5万人。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公司在香港上市,2002年比亚迪公司销售额突破23亿元,利润6亿多元。低成本、灵活性以及较高的产品品质,成就了比亚迪的综合竞争力。 2002年,比亚迪的镍镉电池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位,镍氢电池居世界第二位,锂电池居世界第三位。比亚迪在充电电池世界各个领域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电动工具占30%,玩具占38%,无绳电话占75%,手机占28%。

  分析讨论:

  1、比亚迪是如何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

  2、比亚迪的战略有何优势和风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