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当前中国彩电行业发展现状

2011-5-25 14:49| 阅读次数: 824| 发布者: admin

摘要: 中国家电业依靠引进技术起家,但多数设备是先进国家在产业升级中淘汰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所使用的设备,生产柔性化程度不高。

中国家电业依靠引进技术起家,但多数设备是先进国家在产业升级中淘汰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中所使用的设备,生产柔性化程度不高。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尚较弱。在家用电器行业刚刚兴起的阶段,家电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造成企业注重规模竞争、价格竞争。在初期,这一策略也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功。国内的“彩电大王”长虹就是这样起家的。通过价格竞争,国内家用电器生产企业数目由1995年时的200多家降到目前的20多家左右,有效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但在家电市场进入成熟阶段以后,行业内企业却依旧继续打价格战、规模战,而忽视培养自己的科研实力。结果,原先行业发展的动力因素而今变成了行业内企业发展的破坏因素。长虹股票这两年在市场上的差强人意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虹价格战、规模战策略的惯性所造成的。

多年来人们一直期待彩电价格战能导致优胜劣汰,但现实结果却是优不胜而劣不汰。在今年的中期报告中,深圳康佳宣告亏损,彩电业多年的“龙头老大”四川长虹也已滑落到亏损的边缘。7月底,信息产业部有关人士因此发出了国内彩电业有可能崩盘的警告。

众所周知,历经数轮价格战之后,国内彩电企业能生存到今天的,都绝非等闲之辈。除长虹、康佳、TCL、海尔等一批从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优势企业外,还有很多“活不好、死不掉”的企业尤其不可小视。他们要么是当地政府的一块招牌,要么是当地的税收大户。这些彩电企业的生死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政府部门说了算。另外,国内的资本市场一时也缺乏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股市因此成了一些企业上市圈钱的“俱乐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优胜劣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国内彩电市场价格战之所以长期烽烟不熄而收效甚微,也就不难理解了。简言之,彩电市场的“市场性”很不充分,远未形成价格竞争所必须的企业退出机制。价格战成了单纯的“为价格而战”,种下的虽是良好的愿望,收获的却只会是遗憾。

现在主要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其中彩电尖端技术掌握在索尼、东芝、松下、飞利浦等公司手中,影碟机核心技术掌握在CCUBEESS、索尼、飞利浦手中,白色家电的尖端技术则在西门子、伊莱克斯、惠而浦等公司手中。由于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在高端产品的制造上不得不仰人鼻息,依靠外方供应核心零部件。在高端市场领域,国内家电企业无法与国外技术先进企业竞争,使我国家用电器产品不得不选择低端市场的恶性规模、价格竞争,产品利润率与国外产品相比明显偏低,难以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技术上缺乏创新也使行业的经营市场状况对新进入者越来越透明;股票市场上融资的方便也使许多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进入家用电器行业的资金壁垒变得相对低了很多。种种因素说明,业内企业若不尽快进行某种程度的变革,不仅行业的成长无法保障,企业的生存也将面临挑战。

分析讨论问题:

1、目前我国家电行业所采取的主要竞争战略是什么?

2、为了摆脱目前的恶性竞争局面,你认为我国家电行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