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日,由新浪商学院栏目主办的MBA沙龙之“睿智人生-创业分享”活动在朝阳门SOHO举行。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小平、SOHO 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时代美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兼首席执行官茅侃侃、量宇金融投资公司投资合伙人周林、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明华作为嘉宾出席,并做了精彩的演讲。来自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北大、清华 23所顶尖商学院的200 多位学生参加活动。围绕创业有关的话题,嘉宾与观众进行了热烈深入的交流。以下为高明华在MBA沙龙活动中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沙龙,感谢对我的邀请;同时也感谢新浪网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这种沙龙活动给大家带来的收获可能不亚于在课堂上的学习,刚才几位嘉宾都讲了自己创业的经历,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给自己的人生可以说增添了一些色彩。
我们今天的主题很好,睿智人生,创业分享。我觉得这个主题很好,我们MBA将来可能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加入既成的团队,或者是你自己创业。很多同学都有创业的激情,今天讲话的几位都有很丰富的经验跟大家分享,这种经验的分享我觉得以后每个MBA创业的过程当中,通过这种经验的借鉴减少自己失败的几率,或者增加自己成功的几率。
相对于刚才几位嘉宾都有自己丰富的创业经验,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说我们把创业理解为做企业的话,那我是一个非创业者。因为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工作,当然我在地方大学也待过,我在国家重点大学也待过,我来自于孔孟之家,在曲阜师范大学工作过几年,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银行都有过工作经历,然后又调到了北京师范大学。
但是我加入的都是既成的团队,和创业毫不沾边。但是如果说换一种说法,如果把创业定义为做企业,我是毫不沾边的;但是如果把创业理解为做事业的话,我想我还是沾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做理论研究的。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个著名的学者的理论,你创新就是企业家,不创新就不是企业家。总我们这个角度说,不仅仅是做企业的可以是企业家,做官员的可以做官员企业家,做校长的可以做校长企业家。不一定是做企业可以成为企业家,做其他行业也可以作为企业家。
创业必须有创新,如果创业没有创新的点子,我想不太可能会成功,所以说关键还是要创新。既然创业和创新不可分割,我也可以沾点边了,我也算在创业。我不妨利用这个场合谈谈我们做MBA的一点体会。北师大做MBA比较晚,为什么比较晚呢?原因众所周知,因为教育部的主管部门都是认为师范院校是不能做MBA的,所以我们争取了十几年,到2007年才获得举办权,当然在师范类院校当中我们是第一批,今年6月份我们第一批学员毕业。
我记得我们刚刚获得举办权的时候,我们和教育部的一个主管领导吃饭,他说师范大学做MBA,做不好是很正常的,做好了就是奇迹。我们刚刚完成了一个培养周期,从这两年的培养过程来看,我想师范大学不仅可以做MBA,而且可以做好。MBA作为专业学位,在座的将来都是精英,都可以成为潘总、徐总这样的人物,但是现在大家正处于学习过程当中,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多的是和老师打交道,是接触知识的一个过程。当然对MBA来说,你们所受的教育和普通的研究生、本科生、博士生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分为两类,你们是专业学位,他们是科学学位。
MBA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是核心所在,关注MBA,提升你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你们的开拓能力,创造各种条件为你们提供支持,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所在。更重要的,今天的主题叫睿智人生,创业分享,起码在商学院的培养当中,包含怎么来培养MBA学员的创新能力,或者是创业能力。这个创新能力的体现,你毕业以后有没有一个好的出口,毕业以后去哪儿?你是加盟一个既成的团队,还是自己去创业,这两条路都可以去走。如果里既不能创业,到一个既成的团队又不能适应,那我们就是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