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解读“动态竞争” 中国工商管理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5-25 14:48| 阅读次数: 1091| 发布者: admin

摘要: “中国企业有5千年文明的历史,过去的民族企业有很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把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我们中国本土的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先进管理经验?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也 ...

“中国企业有5千年文明的历史,过去的民族企业有很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把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我们中国本土的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先进管理经验?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要致力于提高我们管理学水平,特别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在2010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上,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山在教授为中国工商企业该“如何寻找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抛砖引玉。

对此,作为本届管理学国际论坛主题演讲的嘉宾,国际管理学会主席(2012-2013)、美国维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终身讲座教授、全球著名企业竞争战略专家陈明哲给出了一个回答:“动态竞争--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观”。

“相对”与“绝对”:动态竞争的中西方差异

“企业管理中‘三环’的关系,即指文化、战略和执行。我们思考一下怎么样把中西两方面的长处做一个融合。”陈明哲教授说。

陈明哲解释,中国人竞争观有很多,从“声东击西”一直到毛泽东讲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怎么样把这些观念变成理论来说明,就是中国的长处,‘文化’与‘执行’。但西方管理理论有非常完整的一个体系,所以,它的长处是在整个管理的体系。

作为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的创始人,陈明哲教授介绍了“动态竞争”的前沿战略观点,即中西方战略差异中的“动态”概念:“动态竞争不是像西方非常强势的理论,而是一种柔性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中西最大的区别。”

陈明哲表示,虽然动态竞争是名词,“动态”从经济的角度谈的是时间的改变,但他对“动态”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是攻击,一个是反击”。

陈明哲解释道,西方文化讲究的是“绝对性”,甚至包括民族。在竞争上,中国则讲究把企业在“两两之间”做比较,然后做竞争者的分析,这是相对性。竞争的优势是短暂和过渡的,任何企业通过应征行动所取得的优势都会跟着时间和被竞争者的感应取得。
陈明哲表示,中国企业应该思考,如何结合动态竞争的观点,跟传统的竞争思维来思考全球的战略布局与持续发展。用白话讲就是“一来一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