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以其九曲落天、奔腾千里的豪壮情怀孕育了勤劳淳朴的黄河三角洲人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一个由高科技产业群体组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并以其卓越的发展业绩,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是位于山东东营市的万达集团。 商有道 记者:尚总,请您谈谈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集团)目前的发展现状。 尚吉永(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万达集团创建于1988年,20年来,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00多亿元、占地460多万平方米,涵盖轮胎、机电、化工、地产开发、资本运营五大产业,并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免冠行政区划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是科技部命名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先后荣获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等荣誉称号,并建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记者:万达集团从一个小型安装公司发展成为如今的大型企业集团,有什么成功之道呢? 尚吉永:两个字:创新!我一直强调,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前途。只有不断解放思维、创新观念,才能实现改革的大突破,实现发展的大跨越。 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技术创新的枢纽,谁就能启动经济腾飞的引擎;谁抢占了高科技产业的制高点,谁就能取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万达集团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找准和把握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定位点,不断推进和深化产学研结合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保证战略实施的核心力量,高起点、高质量地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 管有术 记者:您作为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又是企业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本身非常重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不能为我们谈谈万达集团在管理上的独到之处? 尚吉永:IBM总裁Gerstner曾这样说过:“长期的成功只是在我们时时心怀恐惧时才可能。不要骄傲地回首让我们取得过往成功的战略,而是要明察什么将导致我们未来的没落。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于未来的挑战,让我们保持虚心、学习的饥饿及足够的灵活。”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要求,对于企业发展同样如此。多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诚信、创新、管理、人才、利润、奉献”的十二字经营理念,并建立健全了与高科技产品生产和现代化企业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机制与制度。 在万达深化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集分权体制下“管人、管财、管战略”相结合的新型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将原来的27个独立核算的子、分公司,整合设立为五大专业化公司。就是打破过去管理层分工的横向交叉,改由垂直型管理,使企业由决策到落实一步到位,减少传递环节,提高了落实力度。同时,我们对各专业化公司的人力主管、财务主管、审级专员实行委派制度,注重专业性、科学性,在各项工作中做到放手、放权与管控的程序化相结合,促进了集团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扁平化,减少了工作环节,简化了审批程序,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时间效益,使集团公司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管理规模型到规范程序型,从机构臃肿型到科学合理型的转变。很荣幸的是,我们实施的这一管理模式,被评为第六届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奖——管理创新成果奖。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被作为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典型经验进行交流学习,并被中宣部列为15家重点学习材料在全国予以推广宣传。 记者: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掌舵人,您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发展有怎样的认识? 尚吉永:我认为民营企业发展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亲情管理。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靠的是亲情管理。民营企业创业之初,没有系统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缺少持续的后续资金投入,没有形成系统的创新体系,这个时期,公司处于发展的艰苦创业阶段,亲情文化有力推动了创业期事业的发展。无私付出是亲情管理的核心。 第二阶段是制度管理。民企发展之初亲情管理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到了一定时候亲情管理就会有局限性,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得走下坡路。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之后,就要按照市场规律经营,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运营程序,用制度管人,靠程序管事,推动企业逐步走上规范化经营道路。 第三阶段是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第三个阶段就是靠文化管理。以卓越、鲜明、富有亲和力的企业文化,来影响职工的灵魂,培养干部员工自觉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行为习惯,通过强化日常行为规范积极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企业发展与奉献社会的? 尚吉永:在万达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如今已经占据了中国经济大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践行,也经历了从启蒙到普及、从理念到行动、从新奇到自觉的过程和阶段,其影响也正一步步趋于扩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万达文化纲领》中,我们将“产业报国,奉献社会”作为公司的神圣使命,列在文化纲领的第一句。我们认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发展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只有社会和谐发展了,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企有责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企业发展与奉献社会的? 尚吉永:在万达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如今已经占据了中国经济大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践行,也经历了从启蒙到普及、从理念到行动、从新奇到自觉的过程和阶段,其影响也正一步步趋于扩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万达文化纲领》中,我们将“产业报国,奉献社会”作为公司的神圣使命,列在文化纲领的第一句。我们认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发展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只有社会和谐发展了,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我们先后帮扶了多个贫困村,使这些昔日的贫困村快步迈上了富裕路。公司先后为扶贫救灾、新农村建设、希望工程、教育医疗、地震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共计8000多万元,赡养和安置社会四残人员600余人,在新疆喀什地区援建了万达希望小学。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福利企业等荣誉称号。 行无疆 记者:您常说“万达永远创业、永不守业”,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万达精神”? 尚吉永:经常有人问我:万达发展的根基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一个:万达永远在创业,万达永远不守业!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营企业,自诞生起就经受着市场的洗礼,而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市场竞争只会淘汰弱者。纵观国内外取得成功的优秀企业,无一不是他们满怀着不断创业、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激情,执著地追求心中的梦想,成为了这个时代舞台的中坚力量。我常常说一句话:人有精神就成功了一半,没有对事业的激情就没有强大的动力,没有强大的动力就不可能激发无限的活力,没有无限的活力就没有持续的发展。 20余年来,我们始终以不断创业、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直面困难的顽强斗志,谱写了“劳务打基础、工业增后劲、科技促腾飞、品牌创优势”发展四部曲,完成了从劳务输出型向工业化再到高新技术型的转变,并在诸多领域成为国内国际同行业的领跑者。今天,万达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是我们依然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具有危机感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发展的先机,否则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记者:您和您的团队,对万达集团的发展有怎样的规划? 尚吉永:2010年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上升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万达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为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按照“抓龙头产业、创知名品牌、做百亿强企、铸百年万达”这一中长期发展战略,确立了“利用2-3年的时间再打造一个新万达”的总体目标,并借助万达橡胶轮胎工业园作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被列入国家战略规划的良好机遇,在投资5亿元的800公里/年超高压电缆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20万吨/年炭黑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今年又上马建设了总投资30亿元的3000万条/年半钢胎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150万条/年全钢无内胎项目,以及总投资39亿元的26万吨/年丙烯腈生产及配套项目,从而进一步推动万达实现跨越发展。 尚吉永名片 男,汉族,196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北京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读博士,高级经济师、教授级高级政工师。 现任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工商联常委、山东省企业联合会等四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中国青年企业家管理创新奖、第四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第三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尚吉永语录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前途。只有不断解放思维、创新观念,才能实现改革的大突破,实现发展的大跨越。 在发展定位上以国内优秀企业、国际一流的企业为参照系,在经营定位上以全球市场为发展平台,在技术装备、产品定位上向国内、国际先进看齐。 凡是引进的技术一定不是最先进的技术。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瓶颈就握住了市场竞争的咽喉,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出路。 企业发展了,不能忘记回报社会,因为只有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商者有道,行者无疆。我们将永远创业、永不守业。我们一直走在创业、创新的路上,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依然任重而道远。 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其核心就在于管理。 市场经济就像大海一样包容与公平,谁都可以跳进去,但不会游泳的人一定会被淹死。 民企发展之初,亲情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到了一定时候就不行了,不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得走下坡路,想实现原地踏步都不行。 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少是资源垄断型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市场竞争成长起来的。这就注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要通过创新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与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