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顾客满意”案例剖析

2011-5-25 14:47| 阅读次数: 828| 发布者: admin

摘要: “顾客满意”作为一种管理战略,应该怎样实施应用?需要获得哪些顾客信息,怎样分析、应用这些信息?怎样将它转换为可操作执行的具体策略?

  “顾客满意”作为一种管理战略,应该怎样实施应用?需要获得哪些顾客信息,怎样分析、应用这些信息?怎样将它转换为可操作执行的具体策略?

  “顾客满意”研究需要获得哪些信息?

  ISO的重新修订,使得追求高品质产品/服务质量标准的企业必须应用“顾客满意”,同时ISO明确提出质量持续改进的作业流程(PDCA循环系统),见下图。

  通过右边流程图,可以看出,“顾客满意”研究关键要获得两个信息:

  1.顾客的期望/要求:以便设定与顾客要求相吻合的产品/服务质量标准。

  2.顾客满意度;检测各项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下一步改进、调整措施。
流程图.doc(66.5 KB)

  顾客的期望与要求是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界定标准。任何一项产品或服务,不管它的理化性能有多好,技术含量有多高,服务做得多么细致、周到、如果它不能很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甚至顾客对它没有需求,那么,它的质量就不能说是好的,而只能是零,甚至是负数,因为它不但没有产生效益,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今天对“质量”的定义,已经不再是单方面的硬性技术指标,而是由顾客对它的综合需求因素构成,其中包括技术/功能上的、行为/形象上的、感官/嗅觉上的、时间/服务上的等等;所以,对顾客期望及要求的研究,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找到市场需求或更好地设定产品服务质量标准。

  美国营销协会在关于“顾客满意”战略中说明,企业首先要通过顾客的“各类反馈信息”,了解到底哪些因素构成顾客的满意与否。许多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或进行顾客满意研究时,习惯于以“自己”为出发点,“我”准备为顾客提供怎样的服务,顾客是否对我的这项服务满意等。事实上企业认为应该做的,可能不是顾客希望要的,或者不是目前希望的;当然从业多年的经验可能使企业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顾客了,但今天的市场,单纯依靠“经验”去进行判断或决策,已经无法保证足够的优势。所以,了解顾客的期望与要求,并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是“顾客满意”研究要进行的首要工作。

  如何分析、应用已获得的信息——解读某网络运营公司的“顾客满意测评指标”
顾客满意测评指标.doc(47 KB)

  该指标体系共由8类40个指标构成。各二级指标构成对一级指标的评价;各三级指标构成对各二级指标的最终评价。

  从以上指标体系中我们可以确定,这些工作领域目前都直接影响顾客对该企业的满意度评价,但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影响程度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经营的变化、顾客自身的变化而变化。对企业而言,如果希望在每个时期都能够获得最有效、最快捷的市场回报.就必须时时关注影响顾客满意度评价的因素。

  从以上指标体系首先可获得的信息是:
图一.doc(38.5 KB)

  1.找到目前工作重点(顾客所关注的焦点领域)

  研究显示,对该网络运营商而言,顾客目前在“网络服务”、“投诉处理”、“电话咨询/热线服务”、“计费/收费/缴费/扣费”方面关注程度相对较高。但在这么多工作领域中,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首先放在哪里,哪些领域的工作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提高顾客满意度?具体应从哪里切入?怎样调整?以下的分析可以给予我们答案。

  2.找到目前经营上的薄弱环节/需调整领域
图二.doc(126 KB)

  总体上看,该公司在各环节的工作都超出了顾客目前期望(满意度评价均高于顾客期望值),但这并不代表该企业在各方面的工作已经做得完美无缺,没有需要调整、改进的余地;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顾客对二级指标满意度评价都高于期望值的背后,针对各三级指标内容,不同类型顾客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而且差异较大,我们以指标“计费、收费”为例(见下表1)。
表1.doc(66.5 KB)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