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贪大求全。中国一些基础不牢的企业也热衷于搞大,有的在宣传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成功地”收购了多少企业的“企业家”,很快就让企业消化不良、步履艰难了。其实,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靠的是杰出性,规模性只能建立在杰出性的基础上。什么样的规模对企业来说更杰出,这样的规模才是最有利的规模。 误区二:多元经营。许多人认为,多元化可以降低风险。实际上这可能是一种很不恰当的经营理念。市场虽然大,但只有你能先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并领先一步动手,才可能成功。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么与其跟着别人走,在一个陌生的行业里冒风险,倒不如把自己已熟悉的、最具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做大做深做透。 误区三:追求速度。有些中国企业企望高速发展壮大,其结果往往导致企业的加速崩溃。比如巨人、爱多、郑州亚细亚等。它们都是因为“铜锤过大”,不听使唤,自己把自己砸死的缘故。任何企业的成长同人一样都有其客观规律,必须尊重而不能超越,拔苗助长,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到头来还得回头补课。企业最重要的是持续生存,而不是快快长大。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一步一步地前进。 误区四:摸着石头过河。企业如果没有制定出好的发展战略,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河里一旦没有石头,就将被河水冲走。有些企业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走一步算一步,到头来往往是车到山前,方知此路不通。战略危机是企业最大的危机。企业加强战略谋划的意义,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误区五:盲目造名。近年来一些企业喜欢盲目造名,认为名声有什么都有。一些企业为了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露脸,孤注一掷,高额抢标,结果造名的成本很高,有的产品受其效用所限,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说广告标王不等于市场称雄,企业重要的是造实。我们不能因为片面地造名而引起营销的整体失效。 误区六:盲目揽才。有些企业误认为只要将一流人才招入麾下,就能变成一流的企业。有些企业在选人上走入“学历主义”的误区。只要有硕士以上学历,一律无条件接收。其实,人才不等于学历。盲目地招聘人才,并支付高额工资,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误区七:MBA教义崇拜。MBA管理课程为企业家们提供了管理企业的系统训练和思路,但有些人却不幸将这些管理理论变成了僵化的教条。殊不知商场如战场,有的时候教条是会害死人的。生搬硬套美国的MBA模式,其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 更多市场营销教学案例可查看:市场营销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可查看:电子商务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电子政务教学案例可查看:电子政务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综合物流教学案例可查看:综合物流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可查看:工商管理教学案例专题 更多国际贸易教学案例可查看:国际贸易教学案例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