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百折不挠的德雷顿

2011-5-25 14:47| 阅读次数: 693| 发布者: admin

摘要: 在1870 年以前,美国参加保险的人寥若晨星。只是因为在美国保险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位德雷顿,保险业才开始走向美国的千家万户。号称美国保险事业的拓荒者的德雷顿是位亿万富翁,在美国几乎是人人敬佩的英雄人物。

  在今日美国,保险赔偿费甚至高到天文数字,1985 年,全美付出的保险赔偿总额是28.2 亿美元,保险公司赔得叫苦连天。热衷于打索赔官司的人,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市井百姓。

  然而,在1870 年以前,美国参加保险的人寥若晨星。只是因为在美国保险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位德雷顿,保险业才开始走向美国的千家万户。

  号称美国保险事业的拓荒者的德雷顿是位亿万富翁,在美国几乎是人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但是德雷顿的富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小时候只不过是美国一位贫困工人的儿子。在他刚参加工作时,哥伦布市刚成立了一家保险公司——“爱特那”人寿保险公司。这引起了德雷顿的极大兴趣。因为他在读大学时,就曾对享誉全球的英国保险事业作过专门性的研究。他于是跃跃欲试,想把他的将人寿保险业推广到劳工大众之间的大胆设想变为现实。他认为工人生活在社会底层,苦难最多,最需要保险业支持。他认为自己从童年到成年的全部经历便是最好的说明。

  于是他竭力撺掇姐夫史提夫,把自己介绍给那家保险公司的业务经理勃朗逊。见到勃朗逊,德雷顿滔滔不绝地叙述他的关于发展保险事业的构想,不料勃朗逊对此不以为然。

  “说句不怕你见怪的话,年轻人。”勃朗逊说,“你们这般年龄的人,只重理想,不顾实际,看到别人好的办法,就想生吞活剥地拿过来用,根本不管是否行得通。”

  然而德雷顿回答得更加头头是道:“靠工资收入维持全家生活的劳工大众,是最需要保险的人。虽然工人的工资收入低,但是只要保险公司把保险费降低,以一般工人的工资除必要的开支,投入保险是工人可以接受的。这样,每个人投入的保险额虽少,但工人数量多,聚积起来,就是一个宠大的数字,至于收款的办法嘛,可以由工人自己来缴,也可以同雇主协商由厂方代扣。”

  勃朗逊被这位对保险业有着异乎寻常热情的青年打动了。他引着德雷顿去见公司的总经理。总经理也被这位年轻人的游说弄得半信半疑。为了万无一失,这位总经理想出一个于己无害的办法,由史提夫作保,由德雷顿出名成立个办事处,去办劳工保险。这样“爱特那”公司既不冒风险,又没放弃在劳工保险领域试一试的机会。

  可想而知,德雷顿在“爱特那”公司名下独创劳工保险,必然是困难重重。起初,他跑到一家家工厂,登门拜访老板,把工人保险的好处讲给他们听,希望老板们劝说工人参加保险,并在发工资时,代扣参加保险者的费用。然而,又有多少老板愿意对工厂利润以外的事情感兴趣泥?

  万般无奈中,德雷顿只好亲自迈动双腿,奔波于工人居住区,走家串户进行宣传。这一干就是两年多,虽然也拉了不少小额的保险业务,但是这空前巨大的工作量却使他疲于奔命,请人帮忙又花去了不少佣金,渐渐地,入不敷出,他的保险业务就难以干下去了。“爱特那”保险公司马上找到他的保人史提夫,一面请他还清欠款,一面通知德雷顿停止业务活动。德雷顿在劳工保险上的第一次努力就这样失败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德雷顿深谙此理。第一次的尝试虽然失败了,德雷顿却取得了两条比较重要的经验:一条是“推动劳工保险,应先向大公司的员工着手”。因为大公司的工人流动性较小,工人收入稳定,他们参加保险后,中途不会经常发生纠纷和变动。而德雷顿以前不知道大公司工人与小企业工人的区别,保险业务面虽宽,但巩固率却相当低,导致劳而无功。另一条是,要实现自己的开展劳工保险的理想,一定要组织自己的保险公司。否则处处受制于人,一旦业务状况处于低谷,自己就有被人“炒鱿鱼”的危险。

  按照第一条经验教训,德雷顿决定离开哥伦布到大公司集中的纽约去开辟新的业务天地。但是,纽约虽然工厂制度完善,规模也不小,工人见识较广,是发展劳工保险的好地方,却不是像德雷顿这样既无财产也无名望的人能够组织发动起来的,纽约这地方只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们呼风唤雨的游乐场。正在这时,一个熟人建议他到纽渥克去。纽渥克是美国新兴的工业城市,那儿有宠大的产业工人大军,他到纽渥克不久,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到了,许多企业都陷于停顿状态。经济危机的打击给工人和老板们一个共同的教训,那就是一遇意外事故,一切便失去了保障,迫切需要“以防万一’的办法。对于低收入的工人来说,这种感受更深,这岂不是老天要助德雷顿一臂之力吗?德雷顿对发展劳工保险又鼓起了希望的风帆。

  按照第二条经验教训,德雷顿必须组建自己的保险公司,但他当时没有这个力量,只好到处寻找有钱的人合伙组织保险公司。起初,他在纽约寻找合伙人,但这个意图落了空。后来,他到纽渥克找到一个房地产商人亚伦·巴赛特。巴赛特是个头脑灵活、颇有眼光的企业家。当德雷顿把自己的创业主张告诉马赛特的时候,这位的精明的房地产商人立即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美国第一家自立门户的劳工保险的金融企业产生了。这就是以“储蓄互助社”名义成立起来的德雷顿领导的保险公司。

  集胆识与勇气于一身的德雷顿几乎成了工作狂。他必须靠苦干,靠拼搏使他初创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美国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白天,趁人们上班时间,他亲自到各工厂拉保险,晚上也马不停地加班加点,坐在办公室里接待那些下班以后找他投保的工人们。他像一架开足马力的机器,全速运转,但他作出的巨大的努力,却并未能使公司的业务像预料的那样前景美好。德雷顿在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个偏差,那就是公司投保的办法太宽厚,他的“储蓄互助社”保险公司无异于变成了上帝和人人都喜爱的慈善救济机构。尽管业务方面比过去有了很大拓展,但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好转却是必然的,眼看公司又无法继续维持下去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