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辈子勤学苦练,也未必有大成;有的人无师自通,却成为一方巨贾。欧洲赫赫有名的比利时商界大亨、企业家、金融家阿尔贝·弗莱尔,就是位无师自通的商界奇才。 今天的弗莱尔已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富商之一,控制和入股的公司多达数十家,涉及钢铁、石油、出版、广播电视、银行、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个人资产高达数亿美元,在比利时的家乡和法国巴黎拥有两所大宅,在王公贵族、巨星名媛云集的法国南方度假胜地圣·托贝购置了一栋豪华别墅。他还花大价钱买下了毕加索、达里、米罗、马格里特、德尔沃等许多著名画家的精品。可准又曾想到,50 年前,弗莱尔不过是个推销员,他是靠精打细算和对经商独到的悟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1926 年,弗莱尔出生在比利时东部城市沙勒罗瓦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开了个小作坊,雇了几个帮工,专门生产铁钉和铁索链。那时,比利时的瓦隆地区正在大力发展钢铁业,一座座钢铁厂拔地而起,弗莱尔父亲厂里的产品非常畅销。不幸的是弗莱尔4 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弗莱尔的母亲毅然挑起了经营家庭工厂一的重担。幼小的弗莱尔,不谙世事,甚至到了十六七岁,还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经常和朋友吃喝到深夜。他在学校的成绩一般,就连商学这门课,也无心钻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百废待兴。19 岁的弗莱尔仿佛一夜之间茅塞顿开,意识到自己应抓住良机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事业。他找到了突破口:推销钢材。当时在沙勒罗瓦,钢材大量积压。钢铁厂为了处理掉积压产品,售价很低。弗莱尔深知,买下容易,关键是如何转手卖出。于是,他开始了不厌其烦的推销生涯。据弗莱尔后来回忆说,当时为了能把这些废钢烂铁推销出去,他向世界拜地发了数千份电传。为了能够找到客户,哪怕只有一点希望,路途再远,他也会不辞辛苦,登门推销。在西德、东欧以及南北美洲,都留下了弗莱尔的足迹。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弗莱尔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了沙勒罗瓦市最好的推销员。 然而,阿尔贝·弗莱尔并不只想当一名出色的推销员,他有更大的抱负。1954 年,由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控制的鲁欧轧钢厂陷入困境,时年28 岁的弗莱尔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毅然决定购买鲁欧轧钢厂的股票。他找到了工厂的总经理,说:“先生,我愿意在鲁欧轧钢厂入股..”总经理摆摆手,回答说做不了主,只有董事长才有决定权。于是,他驱车百里来到阿尔贝德钢铁公司在卢森堡的总部。当他在被称为“阿尔贝德宫殿”的公司总部里见到董事长时,单刀直入他说:“董事长先生,我准备在鲁欧轧钢厂入股,每股800 法郎。”董事长点头赞许,但可能上了年纪,有点耳聋,答道:“太好了,每股1800 法郎,出价不低。”弗莱尔先是一愣,继而胸有成竹地点头答应下来。他回到沙勒瓦后对鲁欧轧钢厂总经理说,他向董事长建议的是每股800 法郎,多一分他也不出。翌日,好消息来了。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接受了弗莱尔每股800 法郎的条件。弗莱尔从此成了鲁欧轧钢厂的股东之一,此后,弗莱尔又在其他几家钢铁厂入了股。 弗莱尔干实业有个信条:一旦决定进入一家企业,就不是为了当配角,而是要控制这家企业。1968 年,在法国巴黎荷兰银行比利时分行的支持下,弗莱尔收购了比利时的第二大钢铁企业海诺·桑贝尔公司。在之后的数年中,一个又一个钢铁厂归属到了弗莱尔的名下。弗莱尔终于控制了比利时瓦隆地区的绝大部分钢铁企业。 一名企业家,善于捕捉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是至关重要的。70 年代中期,成为钢铁大王的弗莱尔预感到钢铁业要面临一场危机,于是1975 年以后,他以优惠条件出让了在钢铁业的部分股份,并与老对手、比利时列日钢铁集团联合。与此同时,弗莱尔大胆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大调整,从而使自己的企业在70 年代波及全球的钢铁业危机中得以幸存。 弗莱尔有这样一个座右铭:“钱要越挣越多,越挣越快”。弗莱尔在成为钢铁大王之后,又步入了金融业。 在金融界这一点石成金的世界里,弗莱尔头一炮就给了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1981 年,密特朗决定对法国巴黎荷兰银行实施国有化。当时,弗莱尔是该行比利时分行的主要股东之一,他担心国有化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在巴黎荷兰银行的合作伙伴、加拿大魁北克亿万富翁保尔·德斯马莱等人的支持下,弗莱尔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大批资金转移到瑞士,成功地阻止了法国政府的计划。 此举使弗莱尔在金融界名声大振,他又先后控制了比利时第二大股份公司布鲁塞尔——朗贝尔集团、Petrofina 石油公司、卢森堡电视广播公司等。 弗莱尔在金融界得心应手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分不开的。1988年,意大利实力雄厚的奥利维蒂公司公开出价收购比利时通用公司。通用公司是比利时的经济命脉之一。面对公开出价收购,比利时政府和法国的许多公司纷纷卷入,使比利时通用公司股票急剧上扬。弗莱尔在静观事态之后,预计股票几年后必然下跌,于是,以最高价格抛出了自己手中全部的通用公司的股票。果然,数年后股票下跌,弗莱尔又以最低价格购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