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克莱斯勒的奇迹

2011-5-25 14:47| 阅读次数: 634| 发布者: admin

摘要: 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其生动的发展历史直到今天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综观汽车业的发展历程,除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因推广福特T 型车而名噪一时外,亚柯卡的成功是汽车工业界诞生的又一奇迹。

  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其生动的发展历史直到今天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综观汽车业的发展历程,除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因推广福特T 型车而名噪一时外,亚柯卡的成功是汽车工业界诞生的又一奇迹。在80 年代未期,美国各界社会名流和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民曾一致呼吁,请他竞选美国总统。由此可见他的成功及其影响是多么巨大和深入人心。

  李·亚柯卡1924 年10 月15 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父母都是意大利移民。父亲尼科拉·亚柯卡于1902 年到美国,曾从事过多种商业活动,母亲安托万内特从事家务。亚柯卡只有姐弟二人,父亲很有经商能力,对他的熏陶很大,使他自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有造就的实业家。1946 年7 月亚柯卡获得普林斯顿研究生院的工程硕士学位之后,放弃了其它选择,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他最感兴趣的行业——汽车制造业,最后经过他多年的奋斗,于1970 年12 月10 日就任美国福特公司总裁。但由于福特公司董事长的独断专横及其它原因,1978 年7 月13 日,亚柯卡被福特公司解雇。毫无疑问,这是亚柯卡个人事业的一次严重挫折,但也正是这一挫折,为亚柯卡的个人发展提供了另一次契机,从而最终创造了属于亚柯卡的经营奇迹即使克莱斯勒的起死回生,亚柯卡的个人声誉和事业因此也达到了顶峰。

  亚柯卡经营奇迹主要体现在将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从死亡线上拯救起来。在亚柯卡就任克莱斯勒公司总裁职务时,面对的是这样一幅经营状况:进入70 年代以来,克莱斯勒公司业绩不佳,从1970 年到1978 年的9 年内,竟有4 年亏损。加之1979 年春天,中东政局动荡,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这对于本就不堪一击的克莱斯勒公司而言,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因为克莱斯勒公司是全美生产娱乐车辆和住房车辆的最大厂家,石油危机灾难一来,首先遭殃的是生产“油老虎产品”的厂家。当年克莱斯勒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仅为8.1%,库存积压汽车8 万余辆,亏损11 亿美元,创该公司亏损最高记录,积欠各种债务高达48 亿美元,在全美500 家大公司中排位骤跌至17位。面对如此惨淡的经营状态,亚柯卡郑重宣布,要在几年内不但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且使其达到生龙活虎状态。并且规定在公司起死回生之前,个人的年薪仅为1 美元。在此之后,亚柯卡通过对公司内部和行业竞争对手状况的细致分析,凭借自己的经营经验和积聚的管理知识,开出了改善克莱斯勒现状的四剂药方。

  第一剂药方——精简机构。亚柯卡认为当时的克莱斯勒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即纪律松驰、管理混乱、人浮于事。为此,亚柯卡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精简高层领导,对于那些身居高位而无所事事者,统统撤掉。公司38 个副总裁先后辞退了32 个,高层部门的28 名经理撤掉了24 个。第二,压缩企业规模。坚决关闭或出售那些不盈利的工厂和生产线,特别是那些使公司亏损最多的工厂。第三,削减雇员。亚柯卡先后解雇了9万多名工人,直属公司职工总人数由16 万降至7 万多人,裁员率超过50%,经纪人由5800 人降低到3700 人。其中仅1980 年一年,公司就裁减了700名白领职员,解雇了850 名工人。尽管裁减职工是“悲惨的”,但不这样做,公司就无法支撑下去。

  第二剂药方——挖掘人材。除精简机构以外,亚柯卡还极为重视人材的作用。因为扭转局面,需要一批优秀人材。这不能够难倒亚柯卡,尽管他离开了福特公司,但他保留了多年工作的一本人材记录本。依据该资料,连“挖”带拉,先后从福特公司搜罗到数名得力干将。

  第三剂药方——吸引顾客靠创新,产品经营的关键在于“创新”二字。为此,亚柯卡大力加强市场调研部门,由副总经理斯珀利奇主管,针对汽车市场动态、消费趋向、顾客特点偏好、燃料价格波动和家庭规模变化等与汽车销售有关的大量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分析,为生产提供决策的信息和依据,使生产决策者们变得耳聪目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