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根,50 年代初尚是一个穷汉,如今则坐拥巨富,是香港远东集团主席。他的发迹,既有苦干、实干的因素,也有深谋远虑,善于捕捉时机的因素。 邱德根出生在上海,20 多岁时还是一个穷光蛋。他为了谋生,在亲友的帮助下,租了一家小戏院来经营度日。1950 年,25 岁的青年邱德根与妻子一起,身怀几百元钱,告别了上海,奔赴到陌生的香港来谋生。这对年轻夫妻在香港荒僻的新区荃湾落下了脚。 最初,邱德根是到附近一家戏院内做放幻灯片的工作。他感到太苦,就重操了在上海的旧业,租到了荃湾戏院来经营。夫妻俩日以继夜地辛劳,管理戏院的事不分巨细几乎都是他俩包干。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攒起了一笔钱,又在沙田租了一家戏院来经营。到1960 年,夫妻俩在荃湾经营管理的乡间剧院达到14 家。 在香港这个大都市,处处都有机会去弄钱。邱德根看准了乡下这块地盘,赚了钱就以廉价买地皮、兴建戏院。荃湾当年在香港是地价最最便宜的,每平方英尺只要20 元。1959 年,邱氏夫妇还在乡间开设了一个小小的钱庄——远东钱庄,专门吸收农民的存款。后来这个钱庄发展成远东银行。到香港的第十年,他们的境遇已经很好了,已拥有了一笔财产。但他们野心勃勃,还想捕捉住一个更大的发展机会。 1962 年,邱德根买下了荔园游乐场,也是个偶然的机会。荔园的主人是他的好朋友,不想继续经营下去了。而邱氏对娱乐事业一直感兴趣,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就买下了它。 最初,荔园的生意也很好,每年的游客在250—300 万人之间。如今生意稍差些,因在荔园附近又开放了海洋公园、游泳池以及其他康乐设施,每年的游客已少于200 万人。 邱氏认为,办游乐场的潜力是有的。凡是人口稠密的地方,都应该开办游乐场。游乐场建起来以后,他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群进来,度过快乐美好的时光,自己心头感到有一种快慰感。 邱氏还去印尼经营游乐场。那里人口多,娱乐设施不够,游乐场具有很大吸引力。中东一些国家也请他去办游乐场。人们说,他到印尼经营游乐场以后,大开了财源,金钱滚滚而来。其实这还算不得什么,真正令他发大财,在财富上一日千里发展的,还是香港政府实行高地价政策以后。现在新界的每1 平方英尺土地都很昂贵,邱氏在经营戏院、游乐场的过程中,买下了大量的地皮,一下子他就脐身于香港亿万富翁的行列了。如今,他到底拥有多少资产,连他自己也难以估计了,外人就更说不上来了。 到70 年代,邱德根的事业迅猛发展,已经发展到远东集团,集团包括两个大的公司,一是远东发展有限公司,一是远东酒店实业有限公司。 远东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两处收租产业,即:“远东银行中区大厦”和“远东银行旺角大厦”,此外还有“远东货仓”、“远东面粉厂”等。邱氏开展多元化经营,既有房地产出售,又有楼宇出租,还兼营游乐场、戏院、货仓、面粉厂等。1973 年3 月股市大崩溃,房地产由盛到衰,不少房地产公司的业务无法开展,楼宇卖不出去,建筑停工,资金积压,盈利大减,元气大伤。但是远东发展有限公司是多方面经营的,一方面不景气,其他方面则可以补充,支撑大局。 1978 年以后,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又有大发展。它以640 万元买入“荃湾中心有限公司”大量的股票。这家公司拥有青山道湾地段241 号,占地6.59多万平方英尺,还有17 万平方英尺商用面积,有商场、保龄球场、停车场、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又以180 万元买入“阿拉巴马投资有限公司”的93,8%的股份。这家公司拥有长洲地段1147 号的一块2.7 万平方英尺的土地,正在兴建85 个出租房间的酒店,以配合发展旅游业。1978 年10 月,又以2835万元,收购荃湾华都戏院和华都大厦以及屯门城地段153 号的产业。 1979 年6 月,邱德根将一些游乐场、戏院等组成“远东酒店实业有限公司”。除了经营荔园游乐场、印尼游乐场以外,邱氏还有香港的两间保龄球场、印尼两间保龄球场和多家戏院等。最吸引人的是他在荔园内开办的“宋城”。他耗资上千万元,在这块数万平方英尺的土地上,将之装修成古色古香的古城,建筑风格都类似我国宋朝,职员都扮成宋朝模样的人。这引起香港游人的浓厚兴趣。“远东酒店”还在印度有两家酒店。到这一年年底仅半年时间就盈利1452 万元。 “远东酒店”还在“置富花园”、九龙湾“德福花园”各建一个酒吧附设的保龄球场,以及“环宇”、“宇宙”戏院,在荔园修两座剧院,在葵涌保龄中心附近兴建有700 个座位的迷你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