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一名厂长的成功之路

2011-5-25 14:47| 阅读次数: 862| 发布者: admin

摘要: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黄国凯领导的衡山造纸厂,1988 年被批准为省级先进企业,产品连创省优、部优,1988 年10 月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黄国凯领导的衡山造纸厂,1988 年被批准为省级先进企业,产品连创省优、部优,1988 年10 月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在轻工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出口优秀产品评选中,该厂主导产品“衡山牌”书写纸获全国金龙腾飞铜牌奖。1989 年11 月,该厂年产2000吨的眷烟盘纸生产线填补基地空白,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衡山牌”畅销四海,像一只只洁白的鸽子,从长江中游的崇山峻岭飞往世界各地。

  黄国凯成功了。让我们看看他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6 年前的衡山县造纸厂是个濒临倒闭的“三老单位”(老大难、老亏损、老落后),厂长、书记换了七茬,越换越穷,越穷越换。在纸贱的1982 年产品积压600 吨之巨,全年仅百万元产值就有98 万元要用于打官司收回应收帐款。企业严重亏损,负债累累,如同沙漠中负重的骆驼,随时有葬身荒漠的危险。此时,衡山县委决定,派黄国凯收拾这个残局乱摊。

  1983 年1 月7 号是他进厂的第五天,这天他就异想天开地做起了“白纸梦”:4 个月内扭亏为盈。全年目标——扭亏增盈10 万元,让纸太婆变成白雪公主!

  他利用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日夜查询企业的病因,终于找出了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地进行治疗。他先治标,后治本,由表及里。第一招:实行目标管理,全年任务层层承包,一直包到工厂的“细胞”——班组。第二招:建立精干的“蜜蜂牌”经销信息队伍,实行全奖、全赔、全承包。果然初见成效,两

  个月后全厂恢复正常生产,三个月后扭亏增盈。原来的工厂,原来的人马,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虫”变为“龙”,埋没多年的“珍珠”出土了,有30 多人被推选到领导岗位挑起了大梁;

  松变为严,揣着酒瓶瓜籽上班,带毛线团编织儿女情的现象不见了;

  懒变为勤,责利挂钩,谁承包,谁负责,谁出力谁就得利,压力变动力,动力变活力;

  劣变为优,纸张质量从原来的黑粗厚变为白精薄。连跳几个台阶,连戴几项桂冠,创省优、夺全国铜牌奖,内销外销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

  旧变为新,以前三、四个产品来回炒冷饭,如今17 个新系列产品如雪浪奔涌;

  车间内部不协调的矛盾不见了,供浆与造纸从“冤家”变为“亲家”,供浆再不让造纸“忍渴断炊”。

  老黄这几招,使得工厂整个换了样。请看下面这一串阿拉伯数字:

  1983—1988 年,6 年创产值是前10 年总和的2.22 倍,6 年创利润是前10 年总和的11.33 倍;6 年上交国家利润、税金分别是前10 年总和的9 倍和5 倍;6 年上交国家利税是国家对该厂总投资的2.8 倍;6 年新增固定资产400多万元,相当于增加两个厂,上交两个厂。

  他设计的“景德镇茶杯”飘香万里,众口皆称这茶杯装着无穷信息。

  人们说时下的造纸行业是恰逢其时的黄金季节,神州大地处处“洛阳纸贵”。然而,原料飞涨,烧碱奇缺,行业竞争,也潜存着许多危机。“要创优质产品,要创优质信息”,黄国凯的心里装着“优”和“忧”。“优”是择优、夺优、创优;“忧”是排忧、解忧、化忧。

  1984 年,正是“洛阳纸贱”之际,黄国凯亲手设计了宣传衡山厂产品的“信息杯”,亲手拟定了印在杯上的广告词,花万元专程到江西景德镇陶瓷厂定做7000 个工艺精美的茶杯。陶瓷厂的工人说:“这杯文拟得新,这茶杯做得奇。”他把这7000 个“信息杯”一个个送到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江西、湖南等全国各省市,并传到国外的纸张经营行业、印刷化工行业、出版部门、党政部门、宾馆饭店..

  1985 年秋,北方某家化工厂厂长出差到南方,刚住进饭店就看到了“信息杯”,他马上“按杯索骥”到衡山造纸厂参观后,订了定期供碱合同;上海一家文化用品商店经理在市内图书馆看到了这个“信息杯”,赶上门订了供销合同;国内有名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和外商们称赞这景德镇茶杯“装着银晃晃的信息”。

  是的,它引来了协作单位的160 万元资金;新建投资800 万元的郑烟盘纸工程;与四家碱厂联营,解除了缺碱之忧。

  如果说,厂长是企业的灵魂,那么,信息就是厂长的眼睛。黄国凯组建了强干的经销大队,建立用户档案,四处搜集市场物资信息,择优购进原料,直接从厂家进货。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省30 万元。

  一个工厂是一个乐队,协调统一就能奏出时代之歌。

  1984 年,衡山县造纸厂被批准为全县第一家推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企业,黄国凯订了十年远景规划和三年近期目标。迅速形成了一个决策快、政令通、效率高的“金字塔”型指挥系统。人们说他有一张四面网,什么都抓得住,漏不掉。这“网”是计划、财务、物资、质量、经济核算网,全面质量管理网。老黄在经营管理上推行“满负荷工作法”,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达到最佳效益。于是,新的奇迹出现了:烧锅炉的研究起了气压、温差..使煤耗几乎降低了一半;洗浆的做了许多木格子,放在了排水道上,一年节约纸浆十几吨,价值十几万。他一下子制服了“电老虎”、“煤老虎”、“碱老虎”。1988 年原料涨价的一百多万元全在企业内部消化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