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萨诺夫1900 年随父母从俄国迁居美国。20 世纪的美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仿佛上帝把戴维带入到这片充满生机和商业机遇的沃土。 1906 年戴维父亲去世,年轻的戴维不得不弃学寻找工作,养家糊口。偶尔的机会,他在“马科尾无线电”公司找到了一份办公室勤杂员的职位。该公司创建于1897 年,是一个极富发展潜力的公司。1908 年戴维被该公司聘为航海报务员,因1912 年传达了“泰坦尼克号”客轮沉没的消息而一举成名。不久被提升为工程师,并在公司渐露头角。1919 年该公司因被欧文·D·扬领导的联合公司所控制,改名为“美国无线电有限公司”,此时戴维已成为公司销售经理,事实上他已是该公司无线电业务的主管人。凭借他非凡的胆略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使美国无线电公司生意越做越大,并持有一份新洛克菲勒公司的股权,公司总部也迁到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同时,他也成为一名百万富翁,成为他那个时代的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司领导人之一。然而由于他后期决策上的失误,他领导下的无线电公司遭受了严重挫折。 戴维·萨诺夫成为美国无线电有限公司的经理时,刚好28 岁。工程师或科学实验者都想拼命挤进金钱哗哗流走的实验和研究场所。但真正赚钱的地方恰恰是推销产品而进钱的地方。因此他打算放弃当工程师的想法,而从事招揽合同销售和服务的工作,那将给公司带来钱财。他的这种思想受到公司董事长的极力赞赏。 他机警地注意到公司科学家用无线电传播的音乐,竟被业余爱好者用粗制的听筒收到了。戴维很快意识到一个新的财源在向他招手。因为当时的一些公司只专注于“窄播”,即把信息从这人传至另一个人,完全就像电报与电话的应用那样。而康拉德的发现“广播”,即将音乐和信息传播给任何你想要传播的人,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窄播”市场当时很大,但与广播市场的广阔前景比起来就相形见绌了,然而这些实验却很少为人们注意,且无线电广播一旦在全国普及,公司生产的收听装置(即后来的收音机)将销路大增,财源也将因此滚滚而来。但他的这一想法由于各种偏见和无知,没有及时采纳。直到1921 年,新上任董事长很赏识这位年轻人,此时他也成为公司副董事长,才使得他的这一想法得以实施,并获得了成功。社会对无线电收音机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他预测1922 年75 美元一台的收音机的总销售额为100 万台。实际上,该年无线电收音机销量高达6000 万台。 无线电广播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某种意义上比汽车更具革命性。然而,正因为此,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也更迅速,昔日的辉煌很快将变得黯淡无光。不创新、不改革,终将被淘汰。戴维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他把目光又投向电视与电影这两种新事物,它们正在和将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他决定不断扩大广播规模,在提高公司知名度的同时,开辟电影、电视新领域。 戴维首先为美国无线电公司下属的通用电器公司的一项与电影有关的技术申请专利,并获得了专利权。同时他与约瑟夫·肯尼迪初露头角的电影公司结成同盟。戴维靠这种办法熟悉电影业。在掌握了实际情况后,1928 年,他接管了几家剧院,形成了“无线电—基思—奥菲厄姆公司”,即闻名于世的“RKO”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拥有20%的创办股。与此同时,他联合两位音乐大发行商创办了一家综合性娱乐公司。这样购买公司生产的无线电话后,客户就可收听到娱乐公司艺术家的优美音乐。RKO 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在配备着美国无线电公司的音响系统的RKO 公司剧院上演。不断创新加上这些一体化经营方式,使得无线电公司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在电视领域,戴维领导的无线电公司面临众多竞争对手,最大的也是最危险的敌人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面对强有力的竞争,戴维凭着他多年来培养出的敏锐政治直觉,在多方面同时展开对抗。在质量方面,鼓励科研人员完善公司的兼容制彩色电视系统,击败哥伦比亚公司。另一方面,他在联邦通信委员会采用拖延战术,争取研制开发的时间。因为,当时哥伦比亚公司生产的彩色电视机系统虽不兼容,即黑白电视机无法收到该公司播放的广播节目,但是该公司生产的型号被普遍认为比较优越。当时联邦通信委员会有一部分成员支持哥伦比亚公司产品,这对无线电公司研制兼容系统很不利,极有可能得不到生产许可。但只要无线电公司生产的电视机无所不在时,形势就会发生变化。 利用三年的时间,美国无线电有限公司凭借着强大的实力,使其彩色电视机系统日趋完善,面对这种情况,联邦通信委员会终于批准了美国无线电公司生产的电视型号。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是戴维事业中最令他满意的一次,也使他追求的事业达到了颠峰。1953 年,62 岁的戴维被评为美国名列前茅的实业家。 创业过程中,戴维那富有远见的才智和天赋令人折服。但是正如常言所道“创业容易守业难”,戴维终于没有“笑到最后”,为了企业的短期利润,他无节制地出售公司的技术许可证,只要有人买,价格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