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研室 首页 教学案例 工商管理案例 查看内容

爱国工商巨子霍英东

2011-5-25 14:46| 阅读次数: 1001| 发布者: admin

摘要: 霍英东,本名官泰,1922 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番禺县,现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排名香港超级富豪第七位,他还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霍英东,本名官泰,1922 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番禺县,现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排名香港超级富豪第七位,他还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中国内地,霍英东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有一个传奇的封号——香港大亨。这个封号得到公认,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他本人的巨大经济实力,他拥有地产、石油、航运、建筑、旅游、饮食、百货业等60 多家公司,资产估值超过130 亿港元;二是由于他对中国内地的经济改革介入最早,支持最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对他说:你的贡献很大。

  在香港超级富豪中,霍英东事业的起点并不高,他本是船民之子,当许多香港人已腰缠万贯时,他还在为果腹而苦苦挣扎。他没有祖业可以继承,完全凭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赤手空拳打天下,创建了自己的王国。

  “人生就像一场戏,在舞台上我们身穿皇帝或乞丐的外衣;戏完了,我们就把戏装脱下。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必须接受命运分派的角色。”

  霍英东,这个船民之子,在他一生中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认认真真地扮演着命运分派给他的角色。

  霍英东的父亲早逝,两个哥哥因翻船葬身大海之中。海洋的巨口把霍母吓怕了,她拖儿带女将家搬上了岸,带着年幼的一儿二女,在湾仔区一幢摇摇欲坠的旧楼里安了家——其实那不是家,只是一个栖身之处,一个透风却不透光的大通间,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破旧的席子、褴褛的衣衫和营养不良的菜色面孔。一层旧楼的大通间中,蜷缩着50 余户穷苦房客,半数以上患有当时难以治愈的痨病。置身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霍家的寡妇弱仔竟未被病魔缠上,真是天不绝人。

  霍母是个意志坚强的人,仅靠做些小生意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有时为了孩子们的生活,还揽回一大堆船员的旧衣服,连夜挑灯靠缝补来补贴家用。霍母在小本经营中,深感没有文化的不便,所以,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小官泰当童工,坚持让他去免费的小学念书,并且一直读到了毕业。之后,霍母不顾家计窘迫,坚持把儿子送进教学正规的皇仁书院进一步深造。上中学的代价是昂贵的,每月5 元钱的学费,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简直就是负担。第一次交学费就为难,还是姐姐拿出积累了多年的压岁钱凑齐的。

  霍英东18 岁那年,日本侵略中国,时局混乱,家里也越发贫困,再也筹不起钱交学费了。霍英东不得不缀学挑起家庭重担,从香港社会的最低层开始了他的奋斗。创业的历程是非常艰难的,一开始就充满了艰辛。霍英东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轮渡上当加煤工。无奈他的身体瘦小单薄,又吃不饱饭,力气不济,有时踏不开炉门,有时煤喂不上。看着他干活费力的样子,工头爱莫能助。心中正充满工作热情的霍英东,刚上岗就被解雇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第一次品尝到了受挫的苦涩。

  之后,他又去日本人正在扩建的启德机场当苦力,先后当过工匠和制糖工人。

  但20 多岁的霍英东血气方刚,无法安于受雇于人的地位和微薄的工资待遇,时刻梦想着发财致富的捷径和开创自己的事业。他有过不少失败的惨痛经历,其中最典型的是“打海草行动”。那一次,他偶然听说日本人高价收购海草制造药材。在炎热的夏天,他带着80 个和他一样满怀发财热望的渔民远征柏拉达斯岛。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遍地黄金,而是地狱般的生活。岛上气温高达华氏100°,而且生活孤寂难耐,熬了半年之后,打回的海草仅够补贴开支。霍英东的发财梦变成了泡影。

  但是,早年的艰辛与挫折没有打垮霍英东,他时刻蓄积着力量,窥测着机会,渴望着崛起。在湾仔市场附近,有一家不大的杂货店,那是霍母与13个合资人共同买下来的。霍英东曾在那里负责管理店务,为今后作大生意作了初步的实际训练。机会终于来临,二次大战之后,他终于以敏感的目光捕捉到了生财之道。日本侵略军投降之后,留下许多海军机器,诸如小艇、舢板之类,有些很廉价,修修就能用,还能卖出不错的价格。他说服朋友为他投资,以内行的目光挑选那些值得修理的日军剩余物资,大批买进。霍英东自己懂点机械技术,又擅长组织管理,迅速地修旧利废,买旧卖新,虽然生意利润不大,却做得很迅速,正适合当时本小利薄的状况。这回,他初步取得了成功,积累了最初的资本,从此摆脱了出苦力、挣工资、拿佣金的窘境,开始开创自己的事业,道路越走越宽广。

  香港弹丸之地,人多地少,战后世界形势趋于和平,房地产走俏之势,几乎是生意人的共识,关键是看准了行动要快。1954 年12 月20 日,是个农历“官”房日。霍英东认准这一天是黄道吉日,以120 万港币在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霍英东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这个船民的后代,开始进军房地产业,在陆地上建立他的王国。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然后拆了,建成新楼后逐层出售。这样可以赚钱,也很稳妥,可是由于资金少,限制他的雄心壮志。不久,他就萌发了一个新的主意。先收取定金,在大楼盖成之前就分层卖掉,这样既集中了资金,又推动了销售,一举两得。按传统的经营方式只能盖一幢楼的资本,如今能盖十幢楼。霍英东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房地产业的工业化,人们又叫他“卖楼花”。这个刨举使霍英东的“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立即忙碌起来,房地产生意翻番提高,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的记录。当别的建筑商注意和效法这种房地产经营方式时,霍英东已是捷足先登,他的房产公司的大厦已遍布港九,为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