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竞争优势不再局限于使用廉价的、无需技能的劳动力。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上,技术分布趋于平衡。虽然美国公司开拓了所有的关键技术,制定了产业标准,拥有大量的有创造力的人才,领导信息业潮流。那么信息革命是否会为美国的技术工人创造大批的工作?回答是:NO。 由于全世界转向市场经济,各国的教育水平得到稳步提高,跨国公司搞了几十年的海外培训,使全球形成了一支从金融、产品开发到建筑等领域的劳动大军。他们有能力完成原来只有西方白领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即:无论你到亚洲的任何地方,你都可以找到当地人做你想在美国的波士顿或者日本东京做的高技术工作。英特尔公司业务经理预见:随着生产转移到海外,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作流出美国。 因为营销和创造总是热门的,斯坦福商学院或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无须为工作担忧。但麻烦的是后续工作,——将设计概念转变成蓝图、编程序、做工作模型及测试成品。这些颇费精力的工作是最可节约成本的地方。以双语公司为例。当你来到北京郊区的实验室,你会看到画家、软件工程师、电脑程序员正在双语公司里紧张地为英语教学设计交互式光盘(CD—ROM)程序,并配上声音和动画。1991 年以来,双语公司已经向日本、德国的学院售出了五万套《救急英语》多媒体光盘,售价为55 美元一套。一名操作键盘的中国工人月工资为75 美元,一个优秀的画家月工资为400 美元,他们生产出来的CD—ROM 产品成本只及美国的1/4 到1/10。在CD—ROM 这样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成功的产品的货架寿命不到一年,所以控制成本是关键性问题。 工作人员中几乎没人会讲英语。双语教育公司写好文本,这种最需创意的工作是在台湾做的。工作的其它部分:从动画到画外音制作是在大陆完成的。周先生说:“当你具体制作软件时,80%的工作都是极其乏味的。” 看看电信业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你更能加深对跨国公司开发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方式的理解。跨国公司为压缩成本,可以把产品搬到任何地方制造。第三世界智力的价格是有吸引力的。举例子来说,加利福尼亚一位优秀的电脑集成电路板设计师年薪6—10 万美元,而同样优秀、价格一年却只需大约2.5 万美元的工程师在台湾随处皆是。在印度或中国大陆,雇佣一位高水平的人才,或许拥有博士学位,年薪可以不到1 万美元。将外国技术人员带入全球劳动大军的先驱们,如摩托罗拉公司、惠普公司和飞利浦电器公司,他们在亚洲建厂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便宜。但现在许多工厂积累了足够的技能后,做着关键性的设计和工程工作。 例如摩托罗位公司,该公司在新加坡的寻呼机器件厂有75 位当地的工程师,在那里,文字传呼机几乎完全由新加坡工业设计人员使用本国的软件开发。 惠普公司步子迈得更大,它鼓励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制造厂都成为该公司产品的全球基地。马来西亚的槟城已经成为惠普微波产品许多零件的全球生产中心,并正在接替美国帕洛阿尔托成为生产电脑硬盘驱动器的中心。在新加坡,惠普于1970 年开办的一家组装键盘的工厂,现在已成为其喷墨式打印机的全球R&D 和生产中心。 跨国公司的集中培训是使外国技术力量迅速上升的另一原因。马来西亚槟城技术专科学院招收当地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现有学生60 名。专科学院由57 家外国公司和政府资助,英特尔公司捐赠了一座价值14 万美元的微处理机实验室。摩托罗拉公司的捐款达到32 万美元,用于开展个人电脑软件和理科学士的培训计划。Seagate 技术公司赠送了占地2 万平方英尺,用于培训领导人员的“协作楼”和用于真空技术的绝对清洁室。 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正密切关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成功。他们的学校非常重视数学等基础科学,这3 个国家都有惊人的潜力。在这些国家中,许多人同美国人一样受过良好的科技方面的教育。他们是跨国公司下一个人力资源开发宝藏。 跨国公司认为印度拥有大量的会说英语的科技人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其中包括10 万名软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到本世纪末,印度工程师的数目还可以增加一倍。印度科技人才的价格令人垂涎不止,印度一名有五年经验,月收入为800 美元的工程师就足以跨入印度中上阶层。在中国,有未被挖掘的最丰富的技术资源。据估计,中国的研究所、国有公司和大学里至少有35 万名信息技术工程师。他们平均月工资是105 美元。随着中国把电子、电讯和软件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全国的大学正准备再培养成千上万名科技人才。 多国公司正在这些储量丰富的地区网罗人才。北方电讯公司刚刚在拥有10500 名学生的北京邮电大学建了一座实验室。该公司计划与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蜂窝电话、多媒体传导装置和软件。在天津,摩托罗拉1994 年底前招收了3000 名工人生产半导体和电信设备。同时,刚刚在中国起步的AT&T 计划把其分散在中国各地的通信设备厂联结起来。 当前,以上公司现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中国巨大的电信需求上。但是中国工程师在销往全世界的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起关键作用仅是时间问题。AT&T 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艾伯特·徐说:“我们所有的合资企业都可以成为专业技术中心,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他们更加好学的人,他们吸收所有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