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两个多月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倪凯铭(Dr.Neumann)将其与媒体的首次沟通聚焦于今年最为热门的电动车领域。他口中的大众汽车电动车战略是“为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的电动车”。 “这样的电动车才是有意义的。”他语气坚定地说,“一个示范车队或者价格昂贵的混合动力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这也打破了大众汽车新上任高管三个月内不对外接受任何采访的惯例。让大众愿意破例的原因是11月7日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在深圳开幕,而完成电动车在中国的推广正是这位大众(中国)新掌门的主要任务。 一些业内人士将倪凯铭称作电动车领域的“技术派”。倪凯铭拥有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加入大众汽车集团时即担任电子产品研究和电子产品战略负责人。2004年,倪凯铭进入欧洲最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期间曾涉足包括远程信息处理、锂离子电池等在内的多个技术领域。2009年12月回归大众汽车集团后,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定大众汽车集团的电动汽车发展策略。 根据今年3月大众在全球发布的战略,大众希望“在2018年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领导者”。倪凯铭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情况与大众全球电动车战略的成败休戚相关。目前,大众在全球每销售5辆车,就至少有1辆是在中国售出。 本轮电动车的热潮也可以说是源自中国。不但新能源汽车已经被确定为中国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有望在年底出台。根据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上透露的信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要达到100万辆,2020年达到1000万辆,新能源的汽车要代替20%的传统燃料汽车;同时,该产业将采取国家补贴和国家采购相结合的模式,希望在整个产业中形成能源供应商、汽车生产商、电池供应商之间一体化的价值链。“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电动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倪凯铭说。 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大众(中国)发布了大众汽车在全球首个针对本地市场的电动车战略,宣布将于2013—2014年在中国生产电动车。但大众在这个领域并不像刚进入中国时那样占据先发优势。今年7月,日产汽车已经宣布将在2010年年底2011年年初在日本、北美、欧洲、中国出售纯电动车聆风;同样在7月份,通用汽车的增程式电动车沃特开始在北美市场出售,并且也将于2011年导入中国。但与日产和通用的“进口”路线不同,大众的电动车战略一开始便以国产为目标。 按照倪凯铭的说法,大众汽车的电动高尔夫在欧洲研发,而电动朗逸和电动宝来都在中国研发。大众的模块化战略已经延展到了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中。“我们电动车的研发实际上是基于全球化的合作模式,意味着我们在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体系都可以加入其中。”倪凯铭说,“比如我们有一些核心模块就是在中国合资企业里研发出来的,这对大家都有利。与此同时,大众目前正在与十几家中国供应商商谈包括电池在内的电子系统供应事宜。” 电池成本是影响电池车普及的关键因素。在倪凯铭看来,过去几年,电池成本已经大为降低。几年前,每千瓦时的电池成本还高达1000欧元左右,不久的将来则会降低到200欧元左右。由此,他对大众电池车在中国的销售前景充满期待:“上市初期的销量比较有限,可能在1万台左右。到2018年,大众电动车销量能够达到10万台,我们就会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一款车型。 ” |